重现昔日潮汐通道 万宁小海“南汊道恢复工程”启动
海南日报万城11月17日电(记者张惠宁)11月16日,在万宁和乐镇盐墩村南汊道恢复工程现场,海南日报记者看到,曾经密集布满鱼塘虾池的地方,经过开挖和疏浚,一条宽阔的河道已初步形成。
万宁小海是中国最大的潟湖内海。历史上万宁小海入海潮汐通道有南汊道和北通道两线,后来由于封堵、围垦造塘造成整个南汊道被切断,影响了小海的纳潮能力和水动力。近年来,小海水污染日益严重,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均要求进行整治。万宁市委市政府下决心修复小海生态环境,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恢复历史上原有的南潮汐通道,让小海的海水“活”起来。
盐墩村的南边,历史上是万宁小海的南边入海通道。但“在盐墩村这一带,全是密密麻麻的鱼塘虾池,离出海口不远,还有2.5万个海上渔排网箱,渔排都是用铁锚沉到海底,大量海藻附在网箱上,严重影响水流,外海的水进不来,小海的水出不去,水动力不足。”11月15日,万宁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吴毓波拿出小海鱼塘虾池分布图对记者介绍道。在这张图上,记者看到,环小海周边全都分布有鱼塘虾池,其中尤以盐墩村一带分布最密,在这些靠近出海口的地方,鱼塘虾池由“条状分布”变成了“成片分布”,规模很大。
2019年10月,万宁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万宁小海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领导小组,启动小海生态治理。首个措施就是清退小海周边的养殖池塘和养殖鱼排。经过两年努力,投入近4亿元,小海周边养殖鱼塘和养殖鱼排已全部清退。“虽然老百姓早期养鱼养虾赚到了钱,改善了生活,但长远看,小海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如果再不治理,30年后小海将变成一片滩涂。”万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万宁小海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吴明阳说。
把布满鱼塘虾池的地方,重新变回入海通道,便可恢复小海的水动力。据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子设计院有限公司所做的《海南省万宁市小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1986年以来,人们陆续对南汊道处进行围垦养殖,基本将南汊道全面堵塞,严重阻碍了小海的纳潮能力,也阻挡了小海口门的泄洪能力。因纳潮量少,陆域来水量少,小海口门段、南部区域、入海河口段淤积严重,淤积导致小海水环境容量减少、小海水动力不足,并且易导致小海内涝,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万宁计划投入1.72亿元实施南汊道恢复工程,恢复小海水动力,保护小海流域水环境。据设计,南汊道设计为喇叭状,入口处设计宽度为150米,全长2.5公里,河道平均疏浚后水深需达到3米。
“目前每天有5台绞吸机、7台挖机和2台铲车在同时作业,目前已疏浚河道约1.1公里,距离通到小海还有200米左右距离,年底可以通到小海。从盐墩村到外海还有300米。整个工程计划在2023年3月竣工。”海南省第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南汊道恢复工程现场负责人杨帆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