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南海洋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
本报海口6月8日讯(记者陈雪怡)6月8日,省新闻办公室在海口召开《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省海洋经济规模大幅提升,海洋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海洋合作网络不断扩大。
优化蓝色经济空间布局方面,坚持陆海统筹,实现空间布局与发展功能相统一、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全省统筹与市县差异化发展相衔接,构建“南北互动、两翼崛起、深海拓展、岛礁保护”的蓝色经济空间布局。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方面,用足用好自由贸易港政策,吸引资本和创新要素向海洋产业集聚,优化升级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促进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结构合理、相互协同、竞争力较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聚焦深海科技,以搭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为重点,汇聚全球海洋创新要素,强化海洋重大关键技术创新,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开放协同高效的现代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增强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二是完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三是提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四是推进海洋领域专业人才集聚。
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方面,统筹海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探索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新模式,集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维护海洋生态安全,打造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一是严格海洋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二是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三是推进海洋产业绿色发展。
加强海洋经济开放合作方面,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密切与北部湾经济合作、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深度融入国际陆海新通道为重点,不断扩大海洋经济合作网络,推动海南海洋经济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一是加强北部湾区域海洋经济合作;二是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海洋产业对接;三是服务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四是强化区域合作的基础设施保障。
本报海口6月8日讯(记者陈雪怡)海洋经济,是海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海洋渔业,又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海南海洋渔业路在何方?6月8日召开的《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回应了社会关切——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积极引导渔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打造‘南海深蓝渔业’和‘南繁水产种业’具有海南特色的海洋渔业,全面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资源节约、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发展道路。”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忠松说。
往岸上走,包括三项措施:一是以文昌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为代表,在全省谋划打造一批“产业化、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同时对连片养殖池塘集中进行池塘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二是大力发展水产南繁种业,“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发展“三渔一虾一螺”(即石斑鱼、金鲳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东风螺)种业产业,建设国家级热带水产种质资源库,打造国家级联合育种平台,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三是以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为核心,重点打造“海澄文”、琼海-万宁、“大三亚”、东方-昌江、儋州、临高6大渔港经济区,并以渔港经济区为依托,大力发展高附加值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同时在农业农村部支持下,部省共同打造一个集生产、生活、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示范渔港小镇。
往深海走,则包括:大力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科学布局全省深水网箱养殖,落实养殖发展区域和陆域服务保障支撑基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政策性扶持,加大财政资金和用海政策扶持力度,到2025年,全省深远海网箱养殖达2万口(比2020年翻一番),养殖水体1200万立方米,年养殖产量超过10万吨。同时,加强养殖装备科技支撑,探索深海养殖平台和养殖工船试点,进一步推进往深远海走,并发展现代海洋牧场,“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12个现代化海洋牧场,争创5个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此外,提升海洋捕捞现代化水平,压减近海渔业捕捞强度,积极发展外海捕捞。
“往休闲渔业走,主要是进一步完善休闲渔业发展体制机制,全面铺开休闲渔业试点,深入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创建认定一批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一批海钓赛事基地,创建一批休闲渔业小镇和美丽渔村,创建一批有影响力的赛事节庆活动,投放一批新型休闲渔船,推进休闲渔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刘忠松表示,“十四五”期间,通过引导渔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核心目的就是让海南渔民在自贸港建设中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