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国强:经济特区的“老黄牛”
英才故事 第017期 作者:剑哥 时间:2018-10-03
著名诗人臧克家有诗:“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将“老黄牛”刻画得惟妙惟肖。在人们心中,“老黄牛”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实干家;是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劳动者;是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老实人;是耿直倔强,顽强拼搏的开拓者。封国强便是这样一头不知疲倦、在海南经济特区奋力耕耘的“老黄牛”。

▲封国强,一头不知疲倦、在海南经济特区奋力耕耘的“老黄牛”1、从第三梯队培养对象到辞职下海
封国强出生在杭州,与新中国同龄,属牛。
封国强自幼艰辛,但勤奋好学,大学中文系毕业,编过教材,搞过新闻,写过小说,当过编剧,从车间主任当到处级干部,最后在杭州市政府“统建办”负责全市征地拆迁,成为“实权派”。
封国强本可以在“天堂”杭州过神仙般的日子,可改革开放之风将他刮到了海南,他成了“闯海人”。几十年在海南岛上摸打滚爬,辛勤耕耘,屡受挫折,初心不改。
他常说这是属牛的命。
1978年,国家规定所有企业停建住宅,改由政府“六统”,29岁的封国强此时调入杭州市人民政府住宅统建办公室工作。“统建办”是中国房地产业管理部门的前身,因此,封国强可称得上房地产业界元老。
1984年,杭州市建设大型园林式住宅小区——翠苑新村。年初,封国强负责征地,仅用10天就办完全部征地手续。年底开始绿化,春节前交付使用。365个日日夜夜,100多幢高楼拨地而起,创造了杭州市“当年征地,当年交付”的“神话”。封国强以实干业绩,成为杭州市干部第三梯队的培养对象。
1987年下半年,已在改制后的杭州市房屋建设开发公司经营处工作的封国强,听到中央决定海南建省和设立经济特区的消息,激动不已。他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房地产业不可能永远由政府垄断。海南建大特区,房地产业必然会有大发展。于是他决定利用公休时间,自费到海南考察房地产市场。

▲1987年12月7日,封国强乘坐广州至海口的“玉兰”号轮船,第一次在大海上远行
12月7日,封国强从广州坐“玉兰”轮到达海口。一上岸,他就被椰城的热带风光深深吸引,同时也为落后的城市面貌忧虑重重。很多“闯海人”露宿骑楼下,大排档前污水横流,满街的发电机震耳欲聋……

▲1987年12月,封国强到海南考察,被椰城的热带风光所深深吸引
通过环岛考察,封国强赶写出《在海南设立房地产公司的调查报告》,得到了杭州市领导的支持。但由于当时海南行政区还没撤销,新的省政府尚未成立,房地产公司属哪个部门审批都不清楚。封国强只得四处奔波,多次找到海南建省筹备组。
来自深圳、倡导老黄牛精神的筹备组负责人,首任海南省省长梁湘见封国强大汗淋漓,一面称赞他的牛劲,一面要求筹备组“特事特办”。不久,封国强就拿到了海南建省筹备组批准的内地上岛第一家房地产企业——杭州市房屋建设开发公司海南公司的营业执照。

▲1987年12月,封国强在三亚亚龙湾海滩边留影,当时亚龙湾沿海坡地到处是仙人掌
那时,内地一些国企的领导思想还比较僵化,人事制度死板。封国强的牛脾气,难免时有“违规”举动。于是总公司决定将封国强调回杭州。封国强坚持重返海南,总公司竟将他作辞职处理。封国强在杭州市人民政府驻海口办事处帮忙百余天,协助杭州来琼投资者开办了70多家公司,但因总公司不放人事档案而无法调动,工资停发。

▲1991年2月,海南丰华工贸有限公司投资的丰华水电器材商场在海口海秀路开张
那些得到过封国强帮助的杭州市驻琼企业知情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筹资20余万为封国强注册了私营企业——海口丰华工贸有限公司,封国强由此被“逼上梁山”。2、“丰华沟管”铺满琼州大地
开办公司后,封国强想到海口市政建设落后状况,便到永兴镇找到一个被废弃的屠宰场,购置一套设备,带领13个被称作“盲流”的民工,在郊外生产“丰华沟管”。由于厂址偏僻,信息不畅,开始产品一度严重积压。
为了打开销路,封国强带领民工到各工地去推销。从永兴镇到海口城区,骑车需一个多小时,“丰华自行车队”每天早出晚归,日晒雨淋,跑遍了整个海口市。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使“丰华沟管”有了订单和知名度。一年之后,封国强的公司不仅收回了投资,还净赚60余万元。封国强坚持将当初70多家企业给他筹集办公司的钱全部还清,在浙商中留下良好口碑。

随着“丰华沟管”畅销海口,封国强便把目光转向城区。当时海口金牛岭有家国营水泥预制构件厂,因经营不善长期停业,封国强主动向海南省建材局要求承包经营。封国强接手后,进行设备改造,很快恢复生产,从此企业产品产量猛增,业务不断扩大,经营收入翻番。
随着产品知名度的提高,“丰华沟管”产品不仅占领了海口各工地,三亚、琼海、文昌等市县的建筑商也纷纷前来订货,生意兴隆,企业雇工已增到100余人。随着设备的改进,产品质量的提高,海南大广坝电站、凤凰机场、松涛水库等大型工程都选用了企业产品,“丰华沟管”一时铺满琼州大地,为海南经济特区早期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3、两次“强拆” 信心受挫
“丰华工贸”在发展道路上,曾经历过两次“强拆”事件。
第一次是1990年初,在海口市永兴镇的丰华沟管厂,正当破烂的屠宰场被改造一新,业务做得有声有色时,突然被通知厂址要建农贸市场,限期企业腾空。因时间仓促,很多来不及运出的水泥管都被推土机推进了河塘。
第二次是1992年底,在海口市金牛岭承包经营的预制构件厂,当时设在金垦路废墟中的生产车间,日夜机声隆隆,产品供不应求。但因政府要大规模治理挖掘金牛湖,限期企业搬迁,后又遭遇“强拆”。
两次强拆,对封国强办实业的信心打击很大。正好此时海南掀起“全民炒房”热,有人得知封国强是房地产业资深人士,便拉他加入炒房大军。没想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植柳柳成行”,辛辛苦苦办实业四年,收入竟不及炒房一年赚的零头。
虽然“强拆”给封国强企业带来损失,但“丰华工贸”在海南已经是高山打虎,有名在外,封国强被推选为海南省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并连任三届。他任职后,听到很多民营企业主遭遇不公的反映,联想自己创业的艰辛,他认为归根到底是民营企业缺少法律保护。因此,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成为他努力追求的目标。4、洋浦私营企业工业村的起落
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动了海南新一轮投资热潮,当时舆论宣传洋浦将成为中国“第二个香港”。

▲1993年4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
在海南琼苑宾馆会见海南知名企业家。右四为封国强
有一天封国强去杭州办事处,主任告诉封国强,儋州市(当时是儋县)书记刚来过,他想借助洋浦政策优势,把60公里长的“那洋公路”建成工业长廊,希望办事处动员浙商去投资。封国强一听非常高兴,他想如果能在儋州搞一块土地,建一个私营企业工业村,作为民营经济进出口产品的加工基地,今后洋浦成为“第二个香港”,工业长廊就是“第二个蛇口”。于是,他马上给海南省、儋州市政府打报告,不久两级政府都下文,批准洋浦私营企业工业村立项,规划用地3000亩,首期开发1000亩,分电子、工艺、服饰、家私、建材、综合等六大区块。同时封国强通过海南省总商会向全国工商联打了报告,该项目被全国工商联列为挂号项目,定性为全国第一个民营经济开发区。

▲1993年4月5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与海南知名企业家。左四为封国强
1993年4月6日,洋浦私营企业工业村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等亲率中央各部、委有关领导,来琼为工业村开工剪彩。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为工业村挥毫题词。在奠基活动中,王光英一再嘱咐封国强:“不要炒地皮、炒楼花,要为全国的私营企业争口气,建设起一个国家级现代化的私营企业开发区。

▲王光英等为洋浦私营企业工业村奠基。左二王光英,左一封国强
封国强遵循中央领导的教诲,脚踏实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洋浦私营企业工业村的建设中,同时抵御了各种利益诱惑。当工业村刚获批文时,河南省工商银行下属的企业为炒地皮,多次恳求封国强转让给他们几百亩土地,愿意地价翻番。但封国强征得省总商会同意,宁可不赚一分钱,以政府原价提供给他们200亩土地,合作开发“河南村”。工业村奠基仪式结束后,重庆一位老板拿着三个亿的汇票,要求将工业村项目转让给他,遭到封国强的拒绝。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起孟为洋浦私营企业工业村题词

▲1993年,时任海南丰华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洋浦私营企业工业村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的封国强
可是不久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海南经济严重滑坡。受大环境影响,国家级的洋浦经济开发区也处于停顿状态,周边的各类开发区都纷纷撤离。封国强虽顽强坚持,最终洋浦私营企业工业村还是被迫停工。5、时刻不忘社会责任
难能可贵的是,封国强虽然企业经营不顺,但一直怀有一颗社会责任心,多次呼吁民营企业家要关心社会,热心公益事业。事业顺利时,他每年向社会公益活动的捐款、赞助都在100万元以上。

▲国家国际象棋队总教练叶江川、国际象棋世界棋后谢军一起拜会封国强,感谢他对中国国际象棋事业所做的贡献
1998年,海南经济处于低谷,封国强的公司处于艰难维持状态。有一天他回杭州办事,见《杭州日报》刊登了一条消息,讲一位爱好国际象棋的杭州小姑娘,因家境贫困无法出国参加比赛。封国强放下报纸就跑到报社,当场赞助2万元现金。当总编问他是否需要宣传时,他表示只要将钱送给小姑娘,让她准时参赛就行。结果这位小姑娘出国比赛得了名次,很快进了国家队,继而成为我国国际象棋冠军谢军之后的又一位棋后,她便是世界冠军许煜华。当国家队总教练叶江川、世界棋后谢军听说封国强资助许煜华的事迹后,非常感激,多次表示要将海南企业家的义举写入中国国际象棋的发展史。 6、歪打正着转入老龄产业
海南从1993年下半年的“宏观调控”到2002年经济复苏,历时十年。在人们的视野里,路上车辆稀少,商店门可罗雀,遍布全岛的只有烂尾楼。封国强的企业也曾陷入经济纠纷,他本人于1998年离开海南。直到1999年下半年香港“熊谷组”公司败诉,以房抵债,他才重返海口。
自此,封国强开始全力投入老龄事业。

▲1996年9月10日,大陆民营经济代表团访问台湾,受到国民党中常委、万泰商业银行董事长许胜发接见
封国强从事老龄事业,据他说也是“歪打正着”。
封国强曾先后担任过海南省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省总商会、省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民建海南省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驻琼联谊会副会长。有一天他与一位海南省政府领导吃饭,领导向他透露中央决定把海南作为全国处置积压房地产的试点,海南有很多“半拉子工程”要处理,请封国强为省政府献计献策。封国强一直把这件事挂在心上。
说来也巧,过了几天封国强去海南日报社看望一位老友,无意中看到一篇《联合国将1999年定为国际老年人年》的稿件,使他了解到国际老龄化的严重程度,也知道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看完文稿他豁然开朗,要处理那么多积压房地产,首先要让海南有人气,如果把全国的老人都吸引到海南来养老,闲置房产应该能消化。

▲1999年12月,全国30多位专家参加海南省老龄产业暨长寿岛国际老人城项目研讨会
封国强说干就干。作为民建海南省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他马上发动民建会员,组建了海南长寿岛国际老人城股份有限公司,并撰写了题为《利用闲置房产,把海南办成全国性的养老基地》的政协提案,在海南会议上首提“长寿岛”概念。原民建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非常重视,专程来海南调研,对封国强的提案给予充分肯定。

▲200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考察调研海南全国养老示范基地,封国强陪同
然而,事情说说容易,真的运作起来,困难重重。当时海南经济已跌入“底谷”,很多老板“开着奔驰车,却没有钱加油”,很难找到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到处都是“烂尾楼”,很多是“七转八倒”, 产权不清。有的“业主”因欠银行贷款,已逃之夭夭。

▲封国强等向时任海南省副省长刘琦汇报太阳城工作后合影
封国强率“长寿岛”成员环岛考察,先看上桂林洋旅游开发区。当时有100多家开发商投资,成片的“半拉子”别墅关牛圈羊,杂草丛生,这些投资商有国企,也有民营。由于产权复杂,难以整体规划,“长寿岛”的股东只有资产,没有现金,项目无法推进,只得放弃。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研究所主任厉以平教授率专家组到海南考察老龄事业
封国强后又考虑在海南环岛租赁几处“烂尾楼”,改建成“长寿岛快乐园”,开展全国老年养生及海南环岛游业务。这一策划得到国家旅游局和中央电视台的大力支持。封国强为此投资200多万元,在日月湾租赁台商日月湾度假酒店装修一新,接待首批由中央电视台《夕阳红》组织的北京老年京剧票友团。

▲全国助老工作委员会主任冯秀春与封国强在三亚为养老基地选址

▲封国强与中国老龄事业专家在为项目选址
不料发生一场事故,促使封国强深刻反思。因为国家对老年公寓及养老场所的建筑有明确规定,玻璃隔墙和螺旋式楼梯都在严禁之列,而“半拉子工程”几乎都不符合国家建筑标准。为此,“长寿岛”停止了主题环岛游,计划找土地按国家标准建设全新的全国养老示范基地。

▲原国家民政部副部长、中国老龄协会首任会长张文范考察海南老龄产业时,与封国强合影7、情系太阳城
2000年,为在海南建设全国养老示范基地,作为全国老龄委委员之一的封国强,在国家老龄委安排下对美国太阳城进行了考察和研究。

▲原海南省委书记阮崇武、原海南省政协主席陈玉益听取封国强关于全国养老基地的项目方案汇报
美国太阳城位于佛罗里达州,同海南岛同一纬度,当美国刚跨入老龄化社会时,一位房地产商把消费对象瞄准老年人,订出规定楼盘只供老人养老。开始担心房子难卖,没想到市场非常畅销。不久,美国DEL.WEBB公司也在佛罗里达州投资开发老年社区,并把这种社区定名“美国太阳城”。随着世界老龄化国家越来越多,大家纷纷效仿,使“太阳城”成了国际普遍认可的老年社区的通用名称。当时封国强想,把美国养老的经验与中国养老的实际相结合,在中国也建一个“太阳城”。从此他下定决心,此生不再做其它,一心建设中国太阳城。

▲封国强撰稿的养老项目策划书
新世纪初,封国强与同仁以“长寿岛”的名义到三亚考察,看到海坡大量“半拉子”别墅杂草丛生,鸡鸭成群,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听说封国强一行是搞老龄事业的,答应500元一平方米处理给他们,而且同意等养老服务赚了钱再付房款。但大多数股东不同意,认为海坡二十年都开发不了,公司运作受阻。
作为知名企业家,封国强在海南房地产业有一定知名度,他想动员更多的企业家参与老龄产业,便到省房地产业协会担任专职秘书长,带领开发商到全国去宣传“长寿岛”、“健康岛”,吸引全国老人来海南置业养老。在此同时,封国强潜心研究老龄养生理论,完成了电视文学剧本《太阳照在万泉河上》,长篇小说《海市蜃楼》,项目专著《中国太阳城——国际老龄养生连锁社区项目策划方案》、《平安姥姥养老特色小镇可行性报告》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为封国强的精神所感动,专门为他的专著写了序言。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周刊》、《中国老龄》等中央媒体相继作了报道。8、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建“中国太阳城”一直是封国强的一个梦,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公司有的股东炒了几幢“烂尾楼”,尝到甜头,就以“太阳城”名义到五指山购置廉价土地,建些所谓“适合养老”的低端楼盘,用处置闲置房产的老套路到全国去吆喝。虽然能赚钱,但严重破坏了海南生态环境,封国强多次发表论文呼吁政府制止。有的股东肯定封国强的养老项目,知道国家老龄委对他的支持,但看他那么累,便动员他搞项目批文卖给国企,赚上几百万供自己养老算了,也遭封国强拒绝。

▲2003年,封国强在上海房交会上宣传海南“长寿岛” 概念
封国强认准的道路,九牛二虎也拉不回。为落实基地选址,封国强几乎跑遍了海南的各个乡镇。当他到琼海市阳江镇考察时,知道阳江是琼涯纵队的根据地,红色娘子军的发源地,但至今还是贫困地区。出于对冯白驹将军的敬仰,封国强决定将基地落户阳江镇,受到镇领导热烈欢迎。封国强又联系平安信托投资公司,计划投资280亿,将中国太阳城改建为阳江《平安姥姥特色小镇》。后因政策变化,计划再次落空。
为实现全国养老基地梦,封国强可谓历尽艰辛,耗尽心血。在推进海南养老产业的道路上,封国强先后耗资达1000余万,他背着家人,几乎将家底全部掏空。但封国强屡败屡战,从不认输。

▲封国强与“闯海人”潘石屹2004年在博鳌
为了总部基地的选址,封国强苦口婆心到处游说。原海南省委一位领导曾对封国强抱歉地说:“真没想到你的养老项目是这样做的,要早知道,我肯定会全力支持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今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封国强为老龄事业辛勤耕耘20年,他将继续耕耘下去,做一头经济特区永不懈怠的“老黄牛”。
他同时希望海南在任领导多多关心老龄事业,将全国养老示范基地早日落户在“长寿岛”上。这也是他此生唯一的梦想。
作者:剑哥,海南网络大V,资深媒体人
版权声明:来源《海南英才》微信公众号,均由账号主体特约作者撰写,受到版权保护。如需转载,请与公众号和作者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