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21海南企业的困局和破局,欢迎拍砖
今早起来,看到海南知名网络大咖老痛的“海南物价畸高,真相是什么?怎么破?”的文章,感慨颇深,作为一个来到海南18年的创业者,为响应老痛抛砖引玉的积极号召,特构思本文,希望能给在海南做企业的广大朋友一些参考,不合理之处,请多包容,我们一起探讨改正。也期望能够继续抛砖引玉,共同推动海南企业发展的解放思想。
正题:对于海南来说,2021年的夏天似乎来得要早一些,春节七天,海南天气十分良好,早早就有入夏的感觉,从2月19日及至3月19日,我们似乎已经被海南热辣的夏天包裹,短短一个月,身边的人事物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没错,春节后,我们上班已经一个整月。在我们还没感觉做些什么时候,发现海南一下子又增加了将近8000多家公司,又增加了9000多人的人才落户。
截至2020年底,海南省共有存量公司40多万户,另有个体户70多万户,单2020年一年,海南新增公司就有12万多户,从2020年6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我在海口滨海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共接待了537人新来海南的内地朋友,这些人普遍年龄30周四到40周岁,都是奔着海南自贸港来的,基本上都在海南注册了新公司。就在海南岛这个弹丸之地,就在这个只有970万人的热带小岛,已经拥有企业40多万户,我预计今年海南新增公司数量仍然会突破8万户,届时将有48万多家公司在海南短兵相接,你争我夺,你死我活,进而共建海南自贸港。
大家不用悲观,海南自贸港肯定是在很多企业倒下,很多企业站起来的反复轮回当中发展起来的,这个周期也许是10年,也许是30年,也许会更久,当然我们都希望时间越短越好,但是历史发展总是前进中,带有曲折。而我们做企业的创业者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反复轮回当中,将自己的企业持续经营下去,因为只有活着,才有机会。我判定,未来十多年,乃至三十多年,海南的将有无数的企业主会书写无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海南将有无数的追梦人会留下数之不尽并且惊心动魄的传奇。
今天这篇文章重点是剖析海南企业都在面临什么样的困局?
我们必须回到一个原点,海南自贸港是在中国国际贸易地位日益重要的国际大背景下,在大大“三个亲自”谋划下的产物,所以海南自贸港建设未来必然成功,但这个过程绝对会扑朔迷离,绝对不会一帆风顺,绝对会一波三折,对于海南企业掌门人来说,对于海南追梦人来说,也绝对会很刺激,很惊心,很科幻。我们很多企业主,很多公司掌门人,很多来海南的追梦人很可能用尽全力,拼尽一生,呕心沥血去经历这个过程,去体验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当然也肯定会有很多人最终成为赢家,成为历史的胜利者。这些都会在十年后乃至二十年后由历史兑现,而我们不管成功或失败都将成为见证者。
海南企业究竟面临什么样的困局?
其实很容易总结,就是公司做什么业务,怎么赚钱,怎么招人留人,怎么让公司持续运营下去等四个困局,其中本质是企业钱难赚。其它的只要公司有业务做,有钱赚,都不是问题。今年海南两会,我们的省长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曾经说到,要让企业在海南都能赚到钱,我们作为公司负责人都很感激也很感谢省长给我们的祝愿,但是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因为我们正在面临:政府没有钱,企业没有钱,老百姓没有钱的短期或中长期困局。在海南做企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政府,企业,老百姓。短时期内海南省全省的经济蛋糕是固定的,我们没有增量,但是我们的企业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将共同分享我们现有的蛋糕,也就是既得利益,甚至会有更多的央企和各省国企加入到我们的竞争对手当中来,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短期内公司越多,业务越难做,钱也就越难赚,公司发展越将举步维艰。
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海南过去长达十五年经济快速发展,是通过大力发展房地产构建的,海南全省70%以上的产业是为房地产上下游服务的,而这个动能或者叫做驱动已经在2018年四月关闭,后来我们不得不去构建以自贸港为动能的新驱动,尽管所有人都知道结果会很美好,但是这个构建的过程可能会很不美好,对于海南40多万的企业主来说,这个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全新创业的过程,是一个无数人命运改变的过程。
海南企业面临的另外一个困局,就是人难招,人难留。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困局,几乎所有的政企座谈会,都会涉及这个话题。关于这个话题,我建议我们要平复自己的情绪,尽可能的客观的看待。
我认为这个困局的成因要从四个方面来讲。
第一:企业赚不到钱,无法给新老员工较好的薪酬,以至于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才;
第二:创业的人太多,经常性猎聘别家企业辛苦培养起来的人才,以至于原有企业痛失大将。大家不用紧张,这点哪都一样,这也是人才难留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内地人才不敢来,大家要区分,内地人敢来和人才敢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为什么内地人才不敢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旦一家公司做不下去,就可能被迫再回内地,因为本地没有下家,这主要是我们的产业不集群,产业体量太小导致;
第四:人才基数小,因为我们就业人群的文化水平和工作年限,导致我们海南整体人才基数小,这也是企业招人才最困难的主要原因。在海南,只要企业肯花钱,员工还是比较好招的,但是企业能否在短时间内,将一个普通的员工变成一个企业期望,并且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真的很考量一家企业的培训能力和运气。
放大了看,在海南短时间内因为企业不好赚钱,所以也就无法提供政府所期望的税收,以至于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至于留不住人才,本质上就是海南这个商业经济体体量太小,就像一个小水塘,只能养小鱼,小虾,小蟹,最多有几条稍微大一点的。只有将海南这个经济体打造成大江大河甚至是大海,才有可能酝养海豚鲸鱼般的无数大企业。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发现,尽管我的写作水平一般,但是我写的问题很大,关乎如何做大海南经济体,关乎海南如何培育产业体系,关乎海南如何培养更多人才,关乎海南如何短时间内让海南企业都能赚到钱,乃至上一个台阶。
只要有困局,就会有破局的办法。在这里我也只能给点不成熟的建议,涉及到政府部分,为求自保,我尽量含蓄。
破局企业赚钱的困局,企业必须抱团找政府,至于找政府做什么,最简单的就是要政策,要钱,有人会说政府已经给了双15%政策,这已经是政府给的最高政策,那还要什么,其实不然,我们很多企业压根没赚钱,压根没缴税,所以双15%政策对海南90%以上的企业来说,压根没意义,我们需要更加精准的扶持政策,更加精准的刺激政策,更加精准的激励政策,我们愿意为政府,为社会缴纳税收,但前提我们的企业要能挣钱;
我们企业还必须学会给政府提建议,很多政商座谈会都是我们的企业代表在抱怨,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有价值的建议很少,我们需要企业主认真思考,能够为政府真正的谏言献策。很多政商座谈会之所以无疾而终,本质上是企业就是说说,政府就是听听,所谓的营商环境只是政府的态度变好了,并没有触及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各行各业的行业领袖,能够真正站在行业的制高点上,既要能够兼顾自己公司还要能够兼顾推动行业发展的去提出问题,去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我认为当前海南企业很急需短期内能够帮助企业拿钱和赚钱的政策,所以我也建议我们企业掌门人朋友多多酝酿,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英明的领导能够听到我们科学的建议。
企业必须重新构建自己的业务体系。没有自贸港之前,海南企业营运自成体系,就做海南生意,依托海南的旅游,依托海南的房地产,各家企业各家公司,生产的生产,建设的建设,地接的地接,销售的销售,餐饮的餐饮,住宿的住宿,到也各施所能,各取其利。有了自贸港之后,整体市场环境大幅度改变,国家和省里的意志是做全国的生意乃至全世界的生意,以至于很多企业还没反应过来就要面临全国乃至世界级企业的倾轧,又加上疫情,2020年海南很多企业精兵简政,关闭的关闭,退守的退守,以至于2021年的春天,我们几乎看不到企业招聘。所以,自贸港建设进入第二阶段,我们也面临疫情之后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开始构建服务全国,服务世界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加满意的收入,不要再想通过海南原有的市场寻找企业发展的机会,那样会很痛,除非你有强力的人脉关系或者是独一无二的技术,海南企业构建服务全国,服务世界的能力势在必行。
简单陈述一个现实,这个情况是综合各类信息得出的,当前我们政府80%的精力在研究自贸港政策的制定和改进上,还有很大的精力投入在企业招商和自贸港前期的基础建设上,以至于没时间关注已经招进来和已经注册的企业。如何激活海南省内40多万家企业,如何培育更多千万级企业,如何培育更多上市企业,政府暂时没空关注。
对于人才问题,我建议我们必须自己想办法,没有人能够教会我们怎样赚钱,也没有人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人才问题,企业必须靠自己,要积极构建自己公司的招聘体系、培训体系、合伙人制度,更多的公司就会有更多的抢夺,就会有更高的加码猎聘我们的已有人才。每家公司如何构建自己的技术壁垒、资源壁垒、市场壁垒至关重要,只有有效构建差别化的壁垒,才能真正留住一批效忠于企业的人才。
时间关系,就写到这里,有兴趣交流的企业掌门人可以加我微信交流。微信号:15008096868微信名:张铁冰@商通万邦
推动海南企业发展,我们迫切需要更多的声音,更多的建议,希望我的文章能够抛砖引玉,能够激发更多大咖的写作斗志。
作者:张铁冰;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海口滨海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
管委会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