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10年效益将达190亿 现代种业海南再起航
10月30日,海南自贸港种业发展论坛在三亚举行,与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玉米育种专家戴景瑞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南繁在中国种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玉米育种通过南繁取得长足进步,中国玉米不会像大豆一样依赖进口。
戴景瑞1965年第一次来到海南进行南繁,此后50多年中,他每年至少两次来海南,与南繁结下不解之缘。
据介绍,他研发培育的很多玉米品种都离不开南繁,其中农大60、农大65、农大3138等优良杂交玉米,累计推广面积1.6亿亩以上。
“我亲眼见证南繁事业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南繁条件一步一步改善。南繁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难’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戴景瑞说,一代又一代的南繁人舍小家,顾大家,铸就了“艰苦卓绝、拼搏进取、创新创业、求真务实”的南繁精神,值得敬畏和传承。
2015年以来,海南省和农业农村部积极推进实施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规划,明确划定26.8万亩科研育种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旱涝保收。当前,农业农村部、海南省全力推进南繁科技城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组织编制《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
戴景瑞认为,中国现代种业发展将于海南再一次扬帆起航。
在疫情背景下,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有人担心,中国的玉米会不会像大豆一样依赖进口?
戴景瑞表示,中国的玉米不会像大豆一样依赖进口。通过南繁,中国玉米育种取得长足的进步,目前中国的玉米95%可以自给,中国玉米产业发展基本上满足自给,而且随着种业加快发展,中国玉米产业还在不断加快发展。
戴景瑞说,海南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对全国种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他表示,过去我国农业发展,无论是植物资源还是动物资源,引进资源都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玉米,中国不是起源国,就需要从其他国家引进。但是,过去是各个单位单独活动,现在国家统筹安排,在海南设置一个主要入口,通过合作的方式,将更好地安排国内外动植物种质资源交流,对引进充实我国种质资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海南发挥独特优势,持续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国已育成的70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有80%都经过了南繁过程,育种时间缩短三分之二以上;从南繁基地走出了十多位农作物育种院士和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培育了杂交水稻、紧凑型玉米、转基因抗虫棉等优良品种,有力推进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推广与提速。
南繁科技城位于三亚市城市副中心崖州湾科技城内,地处南繁硅谷 26.8 万亩科研育种保护区中心地段,紧邻南滨农场及周边3万亩科研育种基地和生物育种专区。
南繁科技城2030年定量发展目标(累计)
总投资额 560亿元
产值效益 190亿元
税收贡献 19亿元
入驻企业 1200家
就业人口 5.3万人
交流人口 56万人次
发展定位
南繁公共服务枢纽
南繁公共技术平台
南繁公共信息枢纽
专家生活服务配套
种业开放创新引擎
民族种业创新发展平台
国际种业高端要素交流平台
中国种业“走出去”战略平台
海南产业升级重要支点
热带农科产研合作平台
热带农科特色产业基地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