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央企进海南:今年营收超千亿,两年增长20倍
9月13日,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项目(第三批)集中开工活动中,央企中国银行的中银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在海口江东新区正式动工建设——海南自贸港总部经济发展又落下一子,这也是“百家央企进海南”行动的又一鲜活例子。
自2018年4月以来,中央企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在海南自贸港建设急需的总部经济、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等多个方面发挥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
特别是今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公布后,我省随即出台了《推进“百家央企进海南”行动方案(2020-2022)》,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全面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打基础、扩投资、增主体、补短板的各项工作,营造了“百家央企进海南”的热烈氛围,取得明显成效。
64家央企区域总部或子公司落地
海南总部经济建设初具规模
早在2019年10月,海南和国务院国资委共同举办的“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座谈会”上,省委书记刘赐贵就提出了“百家央企进海南”行动倡议,并得到国务院国资委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推动。
2018年“4·13”以来,国务院国资委专门研究印发了相关方案,明确对参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的重点优势央企在考核分配等方面予以支持,极大调动了央企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积极性。
同时,国务院国资委主要负责人还担任了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组长,来琼全面调研央企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情况,并于《总体方案》印发后专门召开党委会研究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
省委、省政府对央企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高度重视,省领导多次带队赴央企总部座谈和招商,鼓励央企在海南设立区域总部和子公司,积极参与重点产业园区、“五网”基础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并明确省国资委等单位对接央企招商和项目落地工作,及时解决央企在琼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政策瓶颈和落地中的困难诉求。
在多方支持下,央企助推海南总部经济建设初具规模。据省国资委统计,2018年“4·13”以来,已有中国旅游集团、中远海运集团等26家中央企业与我省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中国旅游集团更将国内总部迁入海南。
同时,招商局集团、大唐集团、中国五矿、中国能建等央企的64家区域总部、国际结算总部或业务子公司相继落地海南,其中大唐集团、中粮集团等10余家央企在海口江东新区或三亚建设总部大楼。
而在《总体方案》公布后,南航集团、国药集团、中国航油、中国华电等数十家央企主要负责人密集来琼寻求合作,已建立战略合作央企也进一步加大在琼布局,近期多个央企总部项目也将陆续落地。
央企在新老基建方面齐发力
打造开放门户显担当
省国资委统计数据显示,“4·13”以来新设央企在琼业务快速增长,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50亿元增长到2020年1月-8月的1056亿元,两年增长超20倍,经济贡献显著提升。
今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有23个央企项目被纳入省重点项目,前8个月已完成投资156亿元,占全省重点项目完成额的35.2%,起到了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我省必须抓紧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而这正是很多央企的优势所在。在光网建设方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铁塔正加快推进海南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早日达到市县城区和园区全覆盖。
南方电网、东方电气集团正全力配合我省建设智能电网综合示范省,去年全省年户均停电时间已降至15.6小时,同比下降42.2%,2020年将努力进一步降至12.8小时,海口、三亚要达到全国主要城市中上水平,我省电力营商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同时,央企华能集团联手中核集团,投资400亿元建设“华龙一号”昌江核电二期项目,大唐集团联手中海油气电集团投资75亿元建设海口、万宁天然气发电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助推我省清洁能源岛建设。
大唐海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耀军表示,大唐将聚焦海南“三区一中心”定位,遵循绿色能源岛建设要求,坚定不移做自贸港清洁能源的提供者。
在三亚和琼海,央企招商局集团、中化集团正深度参与崖州科技城和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央企保利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保利C+国际展览中心项目,填补了三亚市会展基础设施存在的短板;中国能建南渡江饮水工程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电建、中国五矿全面参与我省交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
《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这也成为央企发力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我省引入央企中远海运集团重组海南港航控股公司,以洋浦港为依托,新增内贸航线3条、外贸航线5条,今年年底前将增至30条内外贸航线。
截至今年8月,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66%,初步构建起以洋浦作为中国-东盟区域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的航线网络构架,由中远海运投资主导的小铲滩码头起步工程能力提升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全省集装箱吞吐能力有望在2021年超过400万标箱。
而在开辟海南自贸港空中航线方面,央企东航集团日前牵头海南地方国企及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了三亚国际航空公司,将共同打造我省区域航空精品品牌;南航集团则计划新增国际国内航线,加大海口基地在维修、物流、航食等方面投资布局,增加海口机队规模。
“三大产业”亮点多
央企支持海南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央企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在融入海南自贸港建设方面奋勇争先,掀起了央企干事创业热潮。”省国资委主任马咏华说,建设海南自贸港,离不开企业,“企业强,海南就强”,这是全省上下的共识,而央企在产业、项目、资金、人才方面都有优势,在央企积极参与下,近年来海南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主导产业发展持续向好,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大亮点。
9月16日,在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内,顾客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在不少游客看来,免税品已成为海南新的“土特产”。根据海口海关发布的统计数据,自7月1日新政实施至8月底,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55.8亿元,同比增长221.9%。
根据知名旅游零售杂志《穆迪戴维特报告》预测,受益于海南免税品销售旺盛势头影响,央企中国旅游集团下属中国中免公司预计将登上2020年全球旅游零售商排行榜榜首。
今年7月,离岛免税政策调整后,中国旅游集团就多措并举实现离岛免税消费逆势同比大幅增长,有力带动国际消费回流,助推海南旅游市场全面回暖。其投资建设的海口国际免税城项目,总投资128亿元,已完成投资近24亿元,将建成“世界最大单体免税商业综合体”。
此外,旅游业方面,央企中粮集团新增投资百亿元建设大悦环球中心,华侨城投资建设“文昌宋氏文化园”项目和三亚欢乐东岸,打造全新文旅新地标。
高新技术产业更是央企的强项所在。招商局集团在三亚成立了深海装备研究院,中船集团在三亚布局深海空间站,中国海油启动我国首个自主设备的千亿级高产深水气田建设,中国电科深化陵水海洋信息产业基地,共同助推深海科技产业发展。
中国电子集团则在海南生态软件园设立中电(海南)联合创新研究院和中电(海南)数字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迈出我国网信产业领域从产品技术向标准化体系发展的关键步伐;中石化投资近300亿元加快建设高端乙烯和芳烃产业链基地,直接拉动超过1000多亿元的下游产业。
现代服务业方面,央企的发展同样可圈可点。中航工业下属中航国际租赁公司首批11架飞机租赁业务签约已率先落地海口,南航集团、东航集团飞机租赁业务将相继落地,海南飞机租赁业务有望迎来发展热潮。
华能集团联合国家电投等发起设立的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运营,2019年已完成405家客户入市,平台交易额超百亿元。中国船舶集团、国投集团、国机集团、大唐集团等十余家央企在琼设立国际大宗贸易公司,开展跨境贸易结算,实现交易额超千亿元;中化集团现代农业平台(MAP)也已在琼落地,并设立10个MAP技术服务中心。
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和国务院国资委紧密配合,进一步推进“百家央企进海南”行动,在总部经济和“三大产业”方面与央企深度合作,助推央企来琼投资。近期,我省将会同国务院国资委共同召开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工作座谈会,向央企宣介自贸港政策,共同探讨投资项目,争取在总部经济、重点产业项目、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结算贡献方面取得更多积极进展。(邵长春 王旭朝 汪沙)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