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海兰信将在海南自贸港建设海底IDC
8月15日,以“绿色新基建,节能云数据”为主题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绿色数据中心(海底IDC)高峰论坛”成功在海口举行,结合海南自贸港发展,峰会创新性提出“绿色、节能、环保”的绿色数据中心(海底IDC)新理念。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兰信”)作为本届峰会的主办方之一,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发展政策,深度参与和推进海南自贸港数字化建设,在本届峰会上正式对外发布海底IDC解决方案并举行战略签约仪式。随着海底IDC业务的全速推进,成立19年的“海洋信息化领军者”海兰信再出发,驶上发展快车道。
行业专家齐聚,绿色数据中心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本次峰会由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指导,中国电子学会、海南省大数据产业联盟、海南省信息协会、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联想(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数据谷共同协办。
峰会组织行业专家就海南建设和发展绿色数据中心(海底IDC)进行深入探讨,推动绿色数据中心(海底IDC)建设在海南先行先试,服务于自由贸易港建设。
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董学耕,洋浦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发改委书记任延新,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文雄,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总经理肖雷,中国信息协会网络分会会长苏涛,中国电子学会节能减排工作推进委员会副秘书长郭丰,海兰信董事长申万秋,联想集团副总裁黄莹,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一分公司总经理黄跃鹏,奇安信海南分区总经理叶伦贵以及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交通厅及各市县信息化中心以及各投资机构和有关行业的专家代表出席本届峰会。
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董学耕在峰会上致辞。董学耕强调,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将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和前沿,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中心,而这些都依赖于新基建特别是大数据中心的建设。都依赖于新基建中特别是数据中心的建设。众所周知,大规模数据中心一般都建设在高纬度的地区,但海南岛具有低纬度、高热带、温度高、能耗高、大机小网、电力不富裕等特点。如何建设大规模数据中心和承接信息流的交汇?自贸港建设赋予了我们重要的责任,必须破解这个难题。今天研讨绿色数据中心(海底IDC),就是希望业界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来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大数据管理局主动支持此次论坛的理由之一。
峰会现场,国内外知名的数据中心领域的行业专家济济一堂。中科院院士倪光南通过视频祝贺此次论坛成功举办。倪光南院士表示,希望大家通过努力找到实现“海底数据中心”这一创新理念的发展路径。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总工郭亮、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产品总监谢金杰、上海交大海科院院长杨启教授、清华大学李震教授、海兰信集团副总裁徐坦等业界嘉宾以主旨演讲的形式,分享新基建下的绿色数据中心发展趋势及工程实践,深入探讨绿色数据中心如何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圆桌论坛环节,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海兰信及科研院所的行业专家进行思想碰撞,讨论海南自贸港离岸数据中心建设的发展机遇。
战略签约多家重磅合作商,海兰信海底IDC全速推进
海底IDC是在“新基建”背景下,根据陆海统筹、集约用海需求,综合利用前沿海洋工程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形成的,具备节能减排、多能互补优势,是全国甚至全球具备创新理念的全新数据中心模式。
海兰信集团副总裁徐坦与海兰信国际团队专家共同分享了主题为《海底IDC的探索与实践》主旨演讲。徐坦在演讲中指出,海底IDC具备低能耗、低成本、低延时、省资源、多能互补、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以及建设周期短并可模块化生产的优势,相对于陆上IDC拥有更高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未来5年内,在中国近海包括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协同地方政府、金融、企业、互联网用户,全面建设系列海底IDC项目。
签约环节,海兰信分别与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联想(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以及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通IDC产业链,进一步推进海底IDC建设在海南先行先试,为海南自贸港数字化建设提供更加切实的支持与服务。
结合中国移动在互联网行业综合实力、运营经验、政府市场资源,联想在云计算总体解决方案以及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实践经验,中通服在互联网行业信息化服务综合实力、运营经验、政府市场资源,奇安信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全方位信息安全防护的服务能力,共同策划开展海南自贸港海底IDC示范项目建设,研究探索海底IDC的商业模式和区域数据服务模式,推动实现海底IDC在海南省的示范应用及产业推广。
19岁海兰信正青春,手持“海底IDC”利剑再出发
今年7月7日,海兰信总部举办新办公楼乔迁入驻仪式,公司董事长申万秋在发表的乔迁致辞中指出,当前公司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各种挑战,海兰信人的坚韧与奋斗精神必将让我们走出困境,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同在7月,申万秋在致全体员工信中指出,海兰信目前的问题是主业遭遇发展瓶颈,主营业务突破艰难、收入增长乏力,随着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公司要围绕战略层面和业务层面积极寻求变革。
而在以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已成为拉动自贸港数字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背景下,海兰信发力建设的海底IDC就是公司寻求变革的利剑。
据海兰信国际团队专家介绍,在海底接驳、载人常压潜水、深海电站等技术难点逐一被攻克的基础上,海兰信利用其在海洋科技领域近20年的技术、人才和经验积累,协同成熟的海洋工程、极小目标雷达探测、地波雷达、多制式雷达融合、海底网、海洋观探测传感器、海洋无人探测、深海装备等多领域的技术优势,构筑了较高的技术壁垒,使得海底IDC的商业化应运而生和水到渠成。
专家强调,海底IDC是海兰信第一次开发完全市场化的业务,将由以前对公、对军的项目化销售模式转变为完全市场化的销售模式,市场空间巨大。同时也将促使海兰信从装备制造思维向互联网思维的转变。
据海兰信2019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完成地波雷达在海南岛60%区域覆盖、粤西海域全覆盖,初步完成南海海域地波雷达网的核心区域建设,获得国家自然资源部南海局认可,双方签署了“沿岸雷达综合观测网建设与应用”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南海区沿岸地波雷达网建设。
随着自贸港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获批,有望助力海底IDC业务在海南落地生根,海兰信的海底IDC业务建设也将驶入快车道。
海兰信在去年18岁“成人礼”这一关键时刻提出了“131”战略规划,即一个国家政策引领、三个支柱业务和一个支撑平台。过往18年,海兰信接连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并使我国的智能船舶技术走向世界前列。
而今,19岁的海兰信正青春,手持“海底IDC”利剑,正朝着“努力成为全球智能航海的引领者、中国智慧海洋的建设者”的愿景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