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一号卫星年底文昌发射 南海上空布局巨大天网
3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获悉,“海南一号”卫星一期4颗光学卫星当天在三亚开启星地对接试验,标志着该卫星研制接近尾声,即将交付发射。卫星预计今年在文昌发射。

“海南一号”一期4颗光学卫星是低纬度光学传感器卫星,搭载有AIS船舶身份识别系统等,是“海南卫星星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卫星星座由海南一号、三亚一号和三沙一号系列卫星等10颗卫星组成。由10颗卫星组成的“海南卫星星座”全部升空后,可通过该星座获得南海及其周边超大范围的观测能力,从而实现区域内实时动态观测、南海地区开发和有效管控。
卫星发射计划方面,研发单位透露,“海南一号”卫星预计今年在海南文昌发射。2016年起,文昌航天发射场先后承担重型运载火箭、探月工程、探火工程等一系列具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任务。作为中国纬度最低、唯一的滨海发射场,文昌目前还未开放商业卫星发射。“海南一号”卫星如实现2020年在文昌发射,将开启文昌航天发射场商业卫星发射先河。
根据研发单位制定的最新时间表,“海南卫星星座”发射计划将在2-3年内完成:2020年发射“海南一号”一期4颗光学卫星;2021年发射“海南一号”二期2颗光学卫星和“三亚一号”2颗高光谱卫星;2022年发射“三沙一号”2颗SAR合成孔径雷达星。 (王晓斌)
海南卫星星座发射完成后,将是“罩”在南海上空的巨大天网,海南可通过该星座获得南海及其周边超大范围的观测能力,从而实现对实时动态观测、南海地区开发和有效管控的重大需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准确、快速响应,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海南担当的重要保障。
海南卫星星座是针对我国低纬度区海域维护海洋权益、开发海洋资源、管理海洋事务等存在的空间信息严重不足的问题,重点研究先进的遥感卫星技术,提高空间覆盖度和高频次重访,实现实时动态观测,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准确、快速响应,提高我国对海面及岛礁的管控能力,有效维护海洋权益,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助力智慧海南建设,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空间信息支持。
来源:中新网、海南广电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