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花:哈工大在读博士邱实畅谈“紫丁香二号”卫星研制历程
去年9月20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紫丁香二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首颗由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这也标志着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一次新的尝试。2016年10月31日下午,我校有幸邀请“紫丁香二号”研制团队的核心成员——邱实先生做客第二十五期衍林讲堂,以《大学生是怎样把卫星送入太空》为题向我们讲述他们的圆梦故事。
讲座伊始,邱实先生通过精彩简短的影像资料带领大家走进奇妙的宇宙世界,让大家初步了解了“紫丁香二号”的设计初衷和特点。随后,邱先生从卫星的组成与方案、研制历程、研制情况和载荷测试情况等几个方面对“紫丁香二号”卫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并穿插讲解了丰富有趣的航天知识。
据介绍,重12公斤的“紫丁香二号”是哈工大研发的第五颗卫星,旨在构建飞行软件在轨试验平台,在空间环境中,对FPGA软件的可靠性等进行验证。同时,基于星上电子设备,可以进行全球航班、船舶等状态信息的收集和大型野生动物踪迹跟踪等任务。卫星还携带了一个工业红外相机,可实现对森林火灾、极端天气等造成的地温变化进行成像与监测。另外,卫星作为试验平台,搭载了两组新型超轻高精度敏感器,先期开展在轨测试,确保该产品在后续其它型号的成功实施。
谈及并肩作战的队友们,邱先生自豪地表示这是一支学科交叉的“混搭”团队。队伍以卫星技术研究所为依托,凝聚了学校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力学、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热能工程等8个学科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多人,是一支“混搭”的梦之队。研究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以兴趣为导向,以任务为目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将个人融入集体,将自我的成长和项目的成功紧密结合在一起。
邱先生强调,紫丁香系列纳卫星研发的过程由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对他们自身来说,是在探索一条从来没有走过的路。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每个人在严谨务实的基础上,必须不断超越自我,激发潜能。
讲座中,邱先生也将这份敢于做梦的勇气和执着追梦的坚持传递给了同学们。他表示,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一步步的努力中,果敢不犹疑,坚强不放弃,梦想之花定会绚烂绽放!
作者: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