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林讲堂】王余光教授:阅读,与经典同行
2016年4月28日晚上8时,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做客海南中学“衍林讲堂”,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阅读,与经典同行》的精彩讲座。
王余光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和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文学与典籍》、《名著的阅读》等。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王余光教授主要围绕“何为经典”“为何阅读传统经典”两个问题, 畅谈了他对于阅读的看法及人生感悟。
讲座伊始,王教授先说了自己的两个思考,首先是“我们还有没有时间去读书” ?王教授谈到,现在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手机电脑网络占用,读书时间大大减少,网络的普及也对同学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次,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选择纸本阅读还是数字阅读”?王教授先表明了自己赞成纸质阅读的态度。他表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阅读转型的时代,数字阅读的发展不可阻挡,但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儿童图书和学术性的严肃著作应该坚持纸本阅读。
就“何为经典”这个问题,王教授认为,我们常说的经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接受,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典范性与权威性。仅就一般意义上而言,经典具有三个特性:
一是影响力。影响力体现了作品内容的吸引力。那些进入经典的作品,无不在一定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如《周易》、《孙子兵法》等。
二是时间性。指作品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需经久而不衰。
三是广泛性。是指作品所讨论的问题是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比如《诗经》、《三国演义》等等,它们的内容是广泛的。
就“我们为何阅读传统经典”这一问题,王教授引用梁启超的观点和美国高校对传统经典阅读的做法为师生们做了很好的解答。他认为,阅读经典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可以在人们困惑的时候给以指引,还能提高写作能力与涵养气质,让人获得教养。王教授还提到了他的导师张舜徽先生,老先生一生勤俭质朴、专心做学,一辈子都保持的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早起高声朗诵,长期的文化积淀,让先生一直气宇轩昂。
就“名著的选择”这一问题,王教授建议小学和中学这12年中,同学们特别要精读两本书,甚至要熟读成诵,那就是《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这两本书有助于激发同学们读古文的兴趣,提高同学们阅读古文的能力。
讲座过程中,王教授不时引用生活化的实例,风趣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多次让在场听众捧腹,在欢笑和掌声中,在场听众也深刻体会到了经典阅读的特性与意义。讲座结束后,王余光教授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探讨。
文/陈帆 图/兰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