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已运抵文昌发射场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已经运抵海南文昌发射场,正在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备受全球瞩目的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即将开展。有媒体报道称,“天问一号”预定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于次年2月进入火星轨道,开始执行探测任务。发射时间需视天候状况等条件而定,也可能在8月中旬。
在今年4月24日举行的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正式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
因为2020年7月至8月是火星探测活动窗口期,火星探测活动窗口期是火星与地球距离较近的时期,在此时期内发射探测器,探测器不需要消耗太多体力更容易到达火星并被火星“捕获”。
因此,各国都会选择在这段时间内发射火星探测器,但是这样的机会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抓住这次机会,就要等26个月后才再有机会。今年有包括我国、美国、阿联酋、印度、俄罗斯等国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这也意味着全球火星探测迎来一波新的高潮,因此国际航天界也将2020年称之为“火星年”。
按照计划,今年中国将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火星探测器,一次性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步走”,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
相较于月球,火星的距离更为遥远,往往一次探测任务就需要花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坚持探测火星,深层次的原因是希望观察火星这个有可能居住的星球,以及其上面所储存的庞大资源。根据天文学家的预测,在遥远的过去,火星曾与地球一样,经过数亿年的演化存在一定生命,只是后来因为轨道的变化导致变成如今的模样。
除了探查资源、观察人类居住情况,在火星上开展探测也对研究地球的未来变化非常重要,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对象,可以帮助人类提前预判诸多风险。
据介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经运抵海南文昌发射场,备受全球瞩目的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即将开展。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守护好火星探测研制团队的身体健康,对于确保任务圆满实施意义重大。华润生命科学集团向该院火星探测研制团队捐赠一批“琦香囊贴”,呵护航天科研人员健康,助力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疫情防控工作。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首任院长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经过50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是中国空间事业最具实力的骨干力量,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现代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研究院抓总研制和发射了200余颗航天器,目前百余颗航天器在轨运行,已经形成了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六大系列航天器,实现了大、中、小、微型航天器的系列化、平台化发展,铸就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卫星中国航天发展的三大里程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来源:科技新闻网、北京日报客户端、海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