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关倒计时100天启动,海南自贸港推介会暨政策解读会在香港举行,“南海明珠”与“东方之珠”交相辉映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倒计时100天之际
海南自贸港推介会暨政策解读会在香港举行
持续推动琼港合作走深走实互惠共赢

活动现场

海南省委书记冯飞
冯飞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自贸港建设都是重大国家战略,二者的互动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推力。香港是海南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占海南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七成以上;也是海南最大的服务贸易伙伴,一批涉及法律、会计、咨询的高端服务业合作项目已落地海南。海南非常重视同香港的合作,专门成立了琼港经济合作发展咨询委员会,正在推动建设琼港经济合作示范区。特别是今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双方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在经贸投资、金融、数据流动、旅游、人才交流五个领域深化合作,不断取得务实成效。海南将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服务、最好的环境,全力支持香港企业家在琼投资兴业。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
会上,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和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发展改革委、海南省商务厅、海口海关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分别进行了产业推介和政策解读。

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局长唐华

海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常务副主任关继荣
“零关税”清单、企业和个人15%所得税、加工增值30%内销免关税……封关后,“含金量”满满的自贸港政策体系将如何进一步升级,为“双港”联动合作注入新动能?

海南省财政厅厅长蔡强
封关前,中央赋予了海南两个含金量高的“15%”所得税优惠政策。蔡强表示,封关后,为吸引更多符合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的高端紧缺人才和优质企业落地海南,海南将继续实施好这两项政策,一方面将继续深化鼓励类产业目录的优化扩容,力争把更多契合自贸港建设需求、能带动区域产业协同的领域纳入其中,让政策红利更精准地覆盖优质企业,最终过渡到负面清单管理;另一方面将深化个人所得税3%、10%、15%三档超额累进税率政策方案研究,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坚持底线思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原则,分步骤推进低税率改革。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善华
海南近期出台施行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该规定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公布以后出台的全国首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为海南民营企业抢抓封关机遇、应对开放挑战提供了精准法治护航。“如今海南,政策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投资海南恰逢其时、正当其势,欢迎大家来琼投资、在琼兴业,我们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共享新机遇,共建新未来。”杨善华说道。

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李枝平
李枝平还重点介绍了封关运作后海南自贸港对外商投资的显著吸引力。他表示,封关后,投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可叠加享受海南自由贸易港现行优惠政策,海南自由贸易港也将更加开放便利。他举例介绍道,封关后,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清单将扩容到约6600个税号产品、货物进出“一线”“二线”及在岛内流转的税收政策落地实施,将有助于降低岛内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海口海关副关长田涛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作为海南自贸港一项重要政策,政策实施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田涛介绍,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是指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内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含进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达到或超过30%的货物,从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该政策作为海南首创性政策,2021年从洋浦保税港区试点,已逐步推广至海南自贸港全岛实施。实施4年来,已有超百亿在海南加工生产的货物进入内地销售时享受免征进口关税的优惠,累计已免征进口关税8.1亿元,惠及50家企业,覆盖行业从最初的粮油、玉石、肉类等领域,拓展到医药、珠宝、石化等多个制造产业,有效带动海南实体产业发展。她说道,封关后该政策将主要从放宽企业享惠门槛、扩大进口料件范围、将海南自产料件纳入增值部分、扩大加工增值累计适用范围四个方面进行调整优化。“封关后,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门槛降低,进口料件来源更加广泛,企业加工增值将更加容易,有利于更多市场主体,拓展运用场景,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高端加工制造的产业集群,有力提升海南自贸港特色产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田涛说。


签约仪式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