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东站:荒废的站前商城就像脸上的疤痕
海口东站,是海南当前最为重要的高铁枢纽,也是海口市的一大门户,是海口的脸面之一。
而荒废近十年的站前商城,就像脸上的疤痕,不仅让人唏嘘、让人疑惑,也会让人对海口的营商环境产生担忧。
※※※标志性的败像※※※
在海口东站的站前广场上,巧妙地设计了两侧地下通道,可以布行去乘坐公交、的士或者去停车场、长途汽车客运站,而这样的人行通道,理论上就是很好的商业地段,所以这其实是“东站国际”的站前商城。

笔者坐动车回到海口东,尤其是碰上下雨天或者太阳特别大的时候就喜欢直接进入站前商城去打车。只是不算不知道,这站前商城,都已经荒废快十年了。

2010年竣工的海口东站,是海口市“迈入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该站房的造型以“海浪”为母题,以“椰叶”状的梭型张悬梁结构为母体,辅以采光遮阳系统,塑造椰风海韵般情境的候车空间,形体虚实结合。广场、普通候车和屋顶在三个层次上形成与城市和轨道区域的衔接,犹如起伏的海浪一般,寓意“海纳百业”的美好蓝图。(据设计方的专业说明)
而开业于2014年的站前广场也有一个高端的起步,负一到负二楼的自然动线,阳光透射、绿植盎然,硬装与海口东站海浪主题相得益彰,在细节之处也不显粗糙。充分体现了开发商“海口城投集团”作为国企的大气。
据资料显示,站前的地下商城共有4万平方米,为方便乘客出入,共设置了8个人行通道出入口,18个扶梯及4部观光电梯与车站相连。

在商业连接方面,地下的站前商城与地面上的“东站国际”是一个整体,原计划是打造成为包含休闲餐饮、大型超市、时尚购物、娱乐电玩等综合业态的大型商业购物中心,这一个整体的商业面积大约有10万平方米,除了服务乘客,也是辐射周边50万人的高铁商圈。除了商业以外,东站国际还有住宅、办公等楼宇空间。
根据资料显示,东站国际地上部分开工于2015年5月,2020年7月完工,总用地面积为48.63亩,总建筑面积为19.2万平方米(此处的面积可能没有算地下商城部分)。

从凤翔路上看庞大的东站国际的建筑群,两边有空中连廊连接,写字楼、住宅、商场几个部分显得自然、协调。
虽然现在整个商业部分都处于空置荒废的状态、大门紧闭、内部破败,但是在设计语言上的一致特色、工程建造的高端细致,算得上是海口市的一大标志性建筑群。——也因此成为了海口市标志性的“败像”。
站前商城内部天花板也采用了交错的海浪造型,负一、负二错落有致,可惜所有原来的商铺部分已经全部用围挡拦住,估计是为了安全方面的考虑吧。在商城内部,顶上垂下的POP还写着:“站前商城盛大开业”、“聚富高铁新商圈”,还有大的广告牌上写着:“城市枢纽,价值高地,高铁人齐全,新生活主场,生活快人一步”。

而在地面之上的商业广场部分,全部也在荒着。
比较显眼的“GO奢全球(零关税)商品双线平台”的商场,除了广告贴纸还在,内部已经荒废,其一楼无情地裸露着。一楼大门开着,里面依稀有不明人士的活动痕迹。

而在“GO奢”的二楼,原来的柜台空着,还能看到过去的营业痕迹。
所谓“零关税”商品,笔者是不太相信的,其免税品资质存疑,估计与其他一些做跨境电商的套路差不多,以跨境电商方式进货到海口,然后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销售,专业解释是:通过线下门店展示商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进入线上商城完成交易和清关,商品由保税仓发货。
“GO奢”的商场是由海南森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打造,这家公司在2021年与海口城投等企业合资成立了海口城投森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海口城投持股45%(是控股方),认缴出资675万元。
也就是说,“GO奢”差不多是海口城投的亲儿子。
笔者在“GO奢”的二楼门口处,看到了一幅和谐景象:住在里头的不明人士,大方地晾着衣服,还种了不少盆瓜菜,宛如风水宝地。

想想这么大面积的商业体就这么荒着,不仅让人感慨,海口的商业市场是不是真不行?
※※※短暂的热闹※※※
笔者在网上看到了十年前的新闻《海口东站站前商城开业 率先开启“高铁商圈”时代》,海口网等媒体均有相关报道。
2014年6月26日上午,东站国际的站前商城正式开业。记者这样描述:炎热的天气被隔绝在外,“吃货街”上,市民和候车的旅客赶在开业当天品尝各地小吃。地下商城分两层,杏记甜品、茶物语、老港记等众多知名品牌已入驻,业态涵盖了休闲餐饮、百货精品、工艺品、水果等。
以下图片可以看到当时的热闹和当时的美好。

(△海口网新闻图片)
当时的商家们是很看好站前商城的。比如有一位老板叫李某华,他租下约234平方米的商铺来销售水晶类商品,租期为6年,自2014年5月1日起至2020年4月30日止。李某华依约向管理方支付保证金、租金、物业管理费、广告推广费等一切费用;并为经营购入大量精美货品,并对铺面进行精致装修装饰,购置柜台、灯饰,定制展柜及饰品道具等物品,以及安装监控设备,花费巨大。据法院判决书数据,李某华的商铺装修花了41万元,进货44万多元,加上房租等总共投入过百万。可见,老板们看好这个商城,投入了真金白银。
但,站前商城的热闹仅仅不到一个月。
2014年7月18日,海南史上有名的超强台风“威马逊”重力袭击海南北部和东部全线,威马逊的最高风力达到恐怖的18.4级,海南全省平均降雨量264毫米,其中海口降雨量超过500毫米,凤翔西路(龙昆南路口段)与站前路交叉口积水达恐怖的600毫米以上。——也就是说,海口东站的位置在台风中暴雨如注。积水从高铁东站二期项目出入口涌入基坑,冲垮一期和二期之间隔墙的预留洞口,致使商城进水,商城被淹、商户的器具、家具、商品被破坏严重,商户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
关于责任承担的问题,海南省高院的相关生效判决给出了说法,笔者简述如下:(海口城投及其关联方所做的)临时隔墙未依设计方案进行建设,同时,明知临时隔墙预留洞口的封堵不符合原设计而未采取适当措施补救,在无设计依据的情况下在建筑外墙上开设门洞且未及时采取封堵措施,导致外部积水淹入地下商城负二层,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再加上管理方管理不到位,未进行加固和封堵,也应当承担责任。
——从6月26日开业到7月18日台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站前商城就被台风破坏,直至9月份才恢复供水供电,其后就陷入了萧条、乃至停业。就是这么短的时间里,负一楼的转包公司收租后“玩失踪”,商户陷纠纷;负二楼被台风淹水,承包方、商户与开发商、管理方对簿公堂。笔者看到部分官司的最终判决时间是2019年5月,近5年的折腾也真的是悲剧。按照法院判决,开放商、管理方均须给商户赔偿损失。比如上文中的李某华老板,他应得的财产损失赔偿是64万多元。
所以,一系列的官司下来,其实都是输家,就像台风把钱刮走了,损失惨重。
从此,站前商城一蹶不振,至今已经十年多。
※※※繁华的可能※※※
火车站站前广场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旅客进出火车站的主要通道,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站前广场,以满足人流管理、交通组织、提升城市形象为核心功能。而针对乘客和周边居民的需求,现代化的火车站周边形成商圈也是顺理成章。
笔者走过全国多个高铁站,与二十年前在各个火车站前普遍形成的坑蒙拐骗乱象不同,如今各地的高铁站治安非常好、规划合理、商业有序。
去年笔者去上海的时候,在虹桥火车站附近就休息了一下,深受他们的虹桥天地所震撼。
虹桥天地,是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一个大商圈,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步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世界。里面不仅有各种知名品牌的旗舰店,还有独具特色的餐厅、咖啡馆、娱乐场所和酒店,能满足一个旅人的一切需求,也是市民休闲购物的好去处。

(△虹桥天地夜色,老痛摄于2024年6月20日)
这样的商业图景,不仅是商业的繁华,也能温暖人心。当然,这对于海口来说,是“别处的繁华”,海口东站与虹桥枢纽这种“轨、路、空”日均流量过百万的巨无霸无法相提并论,但商业逻辑却是相通的。
随着海口市发展的向南拓展,比海口东站还要往南的新城吾悦广场人气还不错,而附近的丁村片区、迈赢片区也都在进行城市更新项目。按理说,东站国际理应也要热闹起来的。
十年前记者采访时有商铺老板说:火车东站每天接送大量游客,站前地下商场无人经营不仅给旅客造成不便,更影响城市形象;而政府投入巨资建设商场,却因种种原因收不回租金,拿不到投资回报。希望有关方面早日解决纠纷处理好问题,让商户安心经营。
而一位商界前辈跟笔者说,现在站前广场上的移动摊贩影响形象、会被驱赶,而建造良好可以遮风挡雨的商城却空着,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得想办法利用起来。
笔者自己总结:交通枢纽人来人往,要充好门面、要活跃市场,才能提振每个人对海口的信心。
但,问题是当今海口商业营业面积过剩的情况下,做什么好呢?
在2014年,站前商城的商户主要是超市、特产店(花梨、沉香、水晶之类)、餐饮以及房地产经纪门面。除了餐饮之外,确实也没有体现出官方想打造的“体验式”商业业态。在普通商品销售受电商冲击的情况下,东站国际的地面以上部分可以安排电影院、餐厅、茶饮咖啡店、按摩足浴、健身房、棋牌室、KTV、酒吧、医疗门诊、亲子游乐、电玩电竞、照相馆、海南品牌形象馆、数码产品、新能源车、针对市县的批发货仓等等。而地下商城部分着重安排超市、小吃、海南手礼、小商品小食品等低价的可以随手买走的东西。——除了过往的外地游客,海口东站以及旁边的汽运总站很适合小年轻们从其他市县来消费。
此外,由于站前商城或者整个东站国际都紧挨着海口东站,共用了交通通道,如果希望非高铁乘客前来消费,可能会造成交通拥堵,需要设计好行车动线。
当然,租金要有一定的公益性,不能像以前的起步那么高,更要杜绝层层转包。
——笔者只是想想而已。
(文中的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为笔者拍摄于2025年4月15日)
作者:老痛(黄循鑫)
2025年4月17日 于 紫贝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