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的台达、1881个富豪、2家豪企和“六千树”
前段时间笔者路过海口市云龙镇,在路边看到了“六千树”的指示牌。当时觉得这名字颇有文化、很有诗意,但并不知是个什么所在。
后来才知道那是个房地产楼盘,名为“保利六千树”。
在海口市住建局官网上查询六千树这个项目,开发商是海南台达旅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达”)。他们的商品房预售证自2019年12月至2024年4月均有颁发,总共建筑面积为:174409.29平方米。(见下图)
如果再搜索一下“台达”,会发现,同样在台达高尔夫的这块地上,更早的时候已有2个预售证,其显示的项目不是“六千树”,而是“中信·台达国际一期工程”。2012年3月和5月两次取得预售证,可以看到其建筑面积共计为133604.02平方米。(见下图)
也就是说,在这块地上,已经开发有30.8万平方的房子。
实际上,台达公司成立于建省之初,一开始就已经在运作房地产开发了,但直到中信和保利的先后进入,才真正攫取出土地的巨大增值。
在此,笔者就根据一些公开的资料,说说里面的故事。
一、1881个富豪会员
据资料显示,台达公司最早于1989年年底由香港齐魄有限公司发起成立,实际控制人是谢某某,属于外资企业,其联络地址在台北市仁爱路某处。这也是“台达”的“台”字之由来了。该公司所建设的台达高尔夫球俱乐部位于云龙镇,始建于1989年,1992年对外营业。该球场占地1600亩,是海南省第一家、中国第三家18洞高尔夫球场,可以说非常老牌了。
综合此前媒体报道,1992年7月20日,台达公司与海南亚太工贸有限公司签订《关于总代理出售台达高尔夫球场会员证合同书》,约定台达高尔夫球场的会员证共计1881个,其中681个创始会员的会员证由台达公司自行销售,其余1200个正式会员证由台达公司按每张14.5万元人民币的平均价一次性交给亚太公司,由其总代理销售。根据资料,台达公司自行销售的创始会员每个会员会费为2.4万美元,按681个计算则为1634.4万美元,按当年的汇率计算约计9013.6万元人民币;而交给代理公司的1200个会员,共计收取会员费1.74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会员费收入高达2.64亿元人民币。
这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2.64亿元!在那个还在讲“万元户”的年代,2.64亿元的购买力几乎相当于今天的几十上百亿了。即便按照猪肉价格计算,当年猪肉价格平均2.5元每斤,而现在将近30元每斤。按此计算,1992年的2.64亿元也相当于今天的30多亿元了。可见,当时出资购买会员资格的,毫无疑问是当年的富豪了!其中有好些都是非常知名的企业家、社会名流。
(△台达公司于1992年6月30日所颁发的某个会员证,见上图)
之所以台达的高尔夫会员可以卖到这样的价格,是跟当时的房地产热有关的。
在台达公司出售的1881个会员证中,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带地会员证”,即会员证同时也是土地产权证。在相关协议上可以看到,会员除享受台达高尔夫俱乐部提供的高尔夫球服务外,还享有球场内120坪(396平方米)土地的使用权,使用年限直至2059年11月30日。会员可以在自己的地块上兴建别墅。(有媒体报道称,当时有约定是每块地上只能建设面积不超过250平方米的别墅)以下是会员协议的局部。
甚至在台达与会员之间所签署的《海南台达高尔夫俱乐部土地使用权转让同意书》中,明确载有以下内容:依据本公司于1989年11月13日与海南省琼山县国土局签订之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土(证)字第010号之权利范围内,兹同意出让给某某会员。……依据本公司预订计划区域第某区某某号。
同时还附有相应的规划图和地块编号。见下图:
可见从球道到海榆东线的公路边,均被分割成了块状的土地,并标注了编号,按其编号规则可见,这张图上总共划分了555个可兴建别墅的小地块。大概计算其用地,上图所示意的土地远不到1600亩,还应当有近千亩的剩余地块。
除此之外,在台达的《会员规章》中,也明确记载了会员用地可以盖别墅、会员资格可以转让等事宜。
总结来说,台达公司当年凭借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以收会员费的方式来出售土地使用权。
后来持有土地的会员证十分抢手,价格一路走高,从十几万卖到了30万甚至上百万元。购买会员证的人,实际上认为自己购买的是别墅用地,并且是高尔夫球场边上的别墅用地。
二、带地会员证几乎成废纸
其实,台达公司与政府所签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书》中规定,受让土地是高尔夫球场用地,再加上台达公司当时是外资企业,不能擅自转让土地,也就是说不能转售给会员、让会员建房。归根到底,台达公司将土地分割成小块土地与会员证捆绑销售,属于违规行为。也因此最终导致众多会员花了买地的巨资,只是加入了一个高尔夫球俱乐部。——甚至有些会员实际上并不打高尔夫。
据新闻报道里某些会员所称,直到2008年,台达公司还邀请他们共同协商建别墅有关问题,后因为没有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而搁浅。据会员反映,自己一直没有拿到别墅的具体坐标,基本的道路规划和三通一平也没有,所以根本没法盖房。
笔者查找了2011年12月的卫星图片信息(见下图),可以看到除了广阔的球场之外,确实只有球会入口处的一点点建筑,原先所规划的密密麻麻的别墅群一点迹象都没有,甚至连基本的土地整理都没有做,场地里可能还有数千棵树。
2010年2月10日,经海南省商务厅批复,台达公司变更登记为内资企业。紧接着,在2010年4月2日,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台达公司新股东,开始进入“中信台达”的新阶段。此时,早期投资人已经全部撤出。在中信入主台达后,于2011年11月份启动台达高尔夫俱乐部会员重新登记,期间曾表示将提出方案解决带地会员问题,然而此后方案公布日期一推再推。但中信台达一直未向广大带地会员公布解决方案,也没有任何代表出面解释。2012年3月27日,应部分带地会员强烈要求,双方终于在台达会所就有关问题进行协商。然而令到场的90余位带地会员倍感失望的是,此前承诺将派一位老总出面会谈的中信台达方面却只派来了一位代理律师,并且这位律师态度强硬,没有丝毫谈判诚意。双方的会谈最终不欢而散。
总之就是台达公司认定带地会员的土地权益合法性存疑。而会员认为中信要兴建的“中信·台达国际一期工程”,已经严重侵犯了他们所享有的土地权益。
至2012年3月31日上午,数十名海南台达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聚集在该球会,要求球会相关负责人对相关问题作出解释,部分情绪激动的会员甚至将车辆停放在道路中央,以暂时阻断球会交通的方式,表达抗议和不满。随后,也有政府组织协调,但最终并未有多方均满意的处置方案。
2012年5月17日,中信地产海南投资有限公司也入股台达。中信台达项目的建设很快,以下是2013年3月的卫星图片,可以看到多栋楼宇建设了起来。笔者查阅了“中信·台达国际”项目的售楼说明,其一期工程分别建设了北郡、东郡、南郡三个部分,有高层住宅,也有别墅。
由于这些纠纷的存在,不少会员多年间坚持维权,会员们通过向政府组织反映、向公安机关报案、向法院起诉等方式,希望能维护自身权益。但笔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询了一下相关诉讼,法院的判决都是由台达公司赔偿会员损失:法院以会员的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酌情确定台达公司以会员所缴纳的会员费为基数,自入会之日起至付清之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五年以上)一般流动资金贷款基准利率上浮50%的标准计算赔偿会员的损失。——也就是说:会员们其实没有买到地,而只是存了一笔带利息的存款,费了好大劲去取出来。
三、高尔夫不再
到了2018年7月13日,保利(海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登记成为台达的股东,控股51%,而中信系公司此前已经退出,台达公司自此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直至今日。
看看2022年6月台达高尔夫地块的卫星图,颇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楼宇多了许多,球场里也长了楼。它们有个很文艺的名字,叫做“保利六千树”,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原来地里的树木很多?
在其地块旁边,别的楼盘比如绿地空港GIC也于2022年竣工。看来,经历过30多年的发展,这一片已经成为一个大社区。
在2021年11月24日,《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台达高尔夫球场主动退出经营的函》公布,就两句话:“海南台达旅业开发有限公司高尔夫球俱乐部申请主动关闭海南台达高尔夫球场,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现予以公示。请海南台达旅业开发有限公司高尔夫球俱乐部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自此,台达高尔夫球场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会员的事情也就没了。
到2022年年底,原来球场的那些“杆弟”们起诉台达公司的劳动关系诉讼也都迎来了终审判决。没想到,是“杆弟”这个称呼把人拉回到了30多年前那个台资的球场。因为台湾人习惯把高尔夫球童称呼为“杆弟”,甚至他们后来与球场签订都是《杆弟劳务合同》。在众多的“杆弟”劳动诉讼中,“杆弟”们称台达公司制定的劳务合同程序违法,他们是被强迫签订,实际上是劳动合同关系,而不是劳务关系,但“杆弟”未能举证证明,于是法院对他们的意见不予采纳。最终的确认是,这些长年在球场工作的“杆弟”们,实际上球场并没有雇佣他们……
30多年,曾经辉煌的高尔夫球场消失了,但从土地到房子的进程还在继续。这就是1881个富豪会员、2家豪企和很文艺的“六千树”的沧海桑田。
30多年,关于权益与财富的折腾,牵涉如此之多的早期富豪、社会名流,无疑让好些人失望了。
老痛(黄循鑫)
2024年12月30日 于 紫贝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