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代表,“海南模式”亮相联合国未来峰会

今年,报告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全球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及中国227个可持续发展指标定量评估。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有126个(55.5%)指标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议程目标。此外,报告还针对环境类指标进行了量化预测。按照当前发展趋势,中国在SDG 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SDG 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上有望整体按期接近或实现目标。
报告指出,2015到2022年期间,海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从0.34增至0.62,红树林保护区面积增长79.49%,海水养殖面积降幅约为9%,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增113.6%,自然保护区面积增138.6%,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以上研究成果由SDG中心与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共同完成,集合了双方在海南省热带亚热带空间信息获取与应用、可持续发展指标分析与监测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现了地球大数据在促进决策支持、加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巨大作用。
海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显著提升的背后,凝聚了数年来海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和不懈努力——通过实施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零碳示范区、装配式建筑、禁塑、“六水共治”等6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性工程,推动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双赢。
海南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政府引导与企业参与协同发力,结合创新驱动与多方合作推动,可有效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激励更多地区走上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来源:海南空天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