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中国-东盟-阿拉伯,两大国际能源盛会海南开幕
2023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周开幕
冯飞刘小明章建华高金洪阿里芬·达斯里夫刘燕玲出席开幕式和有关活动
9月19日,由国家能源局、海南省政府和印度尼西亚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周在海口开幕。省委书记冯飞、省长刘小明等省领导,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印度尼西亚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部长阿里芬·达斯里夫,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刘燕玲等出席开幕式和有关活动。
冯飞在致辞中代表海南省委、省政府向出席此次活动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在海南举办首届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周活动,是深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大力支持。海南地处中国和东盟合作的重要交汇点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正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将更好地服务和融入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着力打造“两个基地”、加快构建“两个网络”和“两个枢纽”,与东盟各国深化海上风电、氢能、储能等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推动区域能源转型。诚挚邀请各位企业家来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兴业、洽谈合作、休闲度假。
章建华介绍了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取得的重要进展和下一步举措建议。他指出,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双方在清洁能源合作领域合作亮点纷呈。未来,中方愿与东盟国家继续加强区域互联互通、可再生能源、能力建设和绿色投资等方面务实合作,积极推动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中心成立。
合作周特别活动上,举行了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相关事宜启动仪式,刘小明向与会嘉宾宣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情况。(记者李磊)
“碳”路前行“风光”无限
中国东盟能源合作“绿”意浓
中国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比邻而居,在全球能源加速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双方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展了大量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据东盟能源中心统计数据,2000年至2020年,中国对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项目公共投资总量占同期东盟所收到的外国公共投资的60%。
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项目,印尼奇拉塔漂浮光伏发电项目,菲律宾基邦岸500MW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梳理东盟各国的清洁能源项目,一个身影频频出现: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我们牵头成立国际新能源解决方案平台,集合新能源领域的优质企业,提出新能源全产业链合作解决方案,正实现全球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谈及企业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经验,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小军在论坛上分享了三个关键词:加强统筹规划,打造合作平台,坚持守正创新。
具有特殊的区位、市场、技术互补优势的中国与东盟,如何将合作潜力进一步转换为互惠互利的务实成果?
“我们需要深化前瞻性的研究和产业布局,加强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共享,强化绿色金融支持,并深化清洁能源和再生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王小军认为,站在能源转型的历史转折期,中国与东盟更需秉持“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以合作促共赢。
中国能源转型“加速跑”
从西北沙漠到东海之滨,从高山峡谷到低地平原,一排排光伏板、一台台风机持续并网发电。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其中,风电装机3.89亿千瓦,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发电装机4.7亿千瓦,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
“绿色产能”提升背后,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持续投资和创新努力。
“当前国内可再生能源发展市场化程度高,各类经营主体多、竞争充分,创新活力强,技术的持续进步正推动成本大幅下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介绍。
谈及中国能源转型的经验,李昇总结出了以下经验——
坚定的国家意志,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科学的能源规划,编制出一系列国家及地区级的专项规划;广泛的市场参与,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持续的技术创新,加速推动产业升级与成本下降;妥善的移民安置,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践行水电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价值与发电效率协同发展。
“针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目前我国正形成日益完善的法律法规、战略规划、产业政策、标准体系、监督管理,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及时调整支持政策,正为全球减排作出积极贡献。”李昇表示。
“风光无限”在海南
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是什么?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总裁张启应给出自己的答案:海上风机。
“随着AI等数字技术的赋能,如今,海上风机正变得越来越智慧。”在他看来,中国、东盟都拥有广阔海域与众多岛屿,完全可以对海洋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制氢,利用海上风能发电,并将这一电能用于海水淡化、渔业养殖,以及船舶能源供给。
从近海浅海走向深海远海,张启应将推动海上风电开发的一大主阵地,放在了海南。
“我们将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并入了文昌油田群电网,运行以来,数据非常优秀。”他介绍,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海南成立了国际业务总部、深远海能源技术研究院、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以及国家级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检测试验基地,“我们希望利用海南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和东盟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加速发展。”
“我们正积极开发建设可再生能源,已完成123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规划,正努力打造千亿级的风电产业集群。”省发改委副主任梁誉腾介绍,与此同时,海南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创建零碳示范区域工程,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汽车,积极推进建设氢能产业链。
当一张张规划图出现在大屏幕上,与会的不少中外嘉宾举起手机记录,表露出对海南建设清洁能源岛的浓厚兴趣。
“我们正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与东盟各国加强在资金、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交流。”借此契机,梁誉腾再次发出邀约,“海南期待在清洁能源领域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诚挚邀请大家到海南自贸港考察、洽谈。”(记者 李梦瑶)
第七届中阿能源合作大会在琼开幕
刘小明章建华出席
9月19日,由中国国家能源局、海南省人民政府、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共同主办,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等单位承办的第七届中阿能源合作大会在海口开幕,省长刘小明、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出席开幕式暨主论坛。
章建华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能源合作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务实合作的重要领域、战略伙伴关系的核心内容。中方愿与阿方一道,落实好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成果,坚定不移地走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不断提升中阿能源合作水平。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应继续深化传统能源合作,拓展清洁能源合作,加强能源政策对接,强化命运与共理念,共同维护国际能源市场健康稳定,保障好中阿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围绕“秉承高质量高标准可持续 开创中阿能源合作黄金期”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会议还同步发布了由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编写的《中阿能源合作回顾与展望》,全面回顾和梳理中阿能源合作的历程和成果、经验和启示。会议同时开设油气、核能、可再生能源与氢储等多个分论坛,为中阿在多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献计献策。
省领导罗增斌、巴特尔,中国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李琛,埃及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部副部长奥萨马·阿里·阿斯兰,阿拉伯国家联盟副秘书长阿里·易卜拉欣·阿尔·马尔基等嘉宾参加,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主持会议。(记者陈蔚林)
共商发展大计 共绘合作蓝图
第七届中阿能源合作大会9月19日在海口市拉开帷幕,在当天举行的开幕式暨主论坛活动上,来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及能源公司、学者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共同参会,围绕“秉承高质量高标准可持续,开创中阿能源合作黄金期”这一大会主题,为中阿能源合作汇智建言,共绘发展蓝图。
传统能源合作不断深化
能源合作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务实合作的重要领域、战略伙伴关系的核心内容。
“中阿在油气、太阳能、风能、核电、氢能等领域的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合作规模持续扩大,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传统能源合作成效日益凸显。”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中阿能源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互补,合作基础良好,通过凝聚合力,为全球能源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宝贵的机遇!”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经济部主管阿卜杜勒法塔赫·阿雷菲·丹迪认为,双方应积极开展能源领域双边合作,充分利用阿拉伯国家的资源优势,保障中国的能源需求。
清洁能源合作快速发展
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大多位于全球太阳能或风能资源富集区域,可再生能源发展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占全球1/3。中阿都面临加快经济绿色发展的共同任务,深化新能源领域合作符合双方共同愿景。
近年来,中阿积极拓展在太阳能、风能、水电等领域合作,一批投资项目的成功开展,带动了双方清洁能源合作,助力阿拉伯国家能源转型。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新能源发电和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推进集中式电热力、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绿电转化等产业板块高质量发展,在业内首创水风光互补、光伏治沙等模式。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海斌介绍,国家电投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 Power)共同参与推进的沙特红海项目,作为全球最大的离网式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7万吨。
推动构建立体合作新格局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将深化对外开放作为促改革、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中阿双方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下,双方在能源领域的相互投资也将变得更为活跃。
去年举行的首届中阿峰会上,中方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其中包括能源安全共同行动:中方愿同阿方共建中阿清洁能源合作中心,支持中国能源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阿国参与总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同阿方开展能源科技研发合作,加强能源政策协调,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全球能源市场正经历巨变,能源行业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转型挑战。“转型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机,单独一个国家很难去实现。如何统筹能源行业发展,必须与各地区充分沟通,中阿能源合作大会就是中阿合作框架下一个重要的对话平台。”阿拉伯国家联盟副秘书长阿里·易卜拉欣·阿尔·马尔基认为。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更是中阿共同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会嘉宾认为,能源合作作为中阿务实合作的“主轴”,将持续推动双方关系提质升级,打造更高水平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谱写中阿友好合作的华丽篇章。(记者 陈彬)
中阿能源合作成果报告发布
油气合作是中阿能源合作的基本盘
9月19日,第七届中阿能源合作大会在海口开幕,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代表大会发布中阿能源合作成果报告,中阿能源合作持续深化,油气合作是中阿能源合作的基本盘。
这份名为《中阿能源合作回顾与展望》的报告显示,中阿能源贸易持续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中阿贸易额达4301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阿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其中,能源贸易占双边贸易总额的49.35%。
双方投资合作稳步扩大,能源是双方合作的压舱石。2022年,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新增直接投资26.2亿美元,同比增长13.3%;阿拉伯国家新增对中国投资10.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9倍。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投资集中在油气、化工、物流等领域,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投资集中在石油化工等领域。
能源合作带动双方金融合作不断深化。目前,阿联酋、埃及、卡塔尔、摩洛哥等国与中国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中阿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已完成首单进口自阿联酋的液化天然气跨境本币结算交易。 (记者曹马志)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