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国云:一个不断探索的多面“创作者”
英才故事 第61期 作者:丁锐 时间:2019-08-14
夏秋之际海南多台风,一夜骤风急雨之后,晨曦初现。梅国云走进海南广场大门,但见满院落叶缤纷,水珠在花瓣和枝叶间微微滚动,剔透晶莹,梅国云不由蹲下身痴痴欣赏起来。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看水滴落在地板上形成的图案,感觉既像字,也像画,常常一看就是半天。而现在眼前的这番景象,更让他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激起创作的欲望。他会创作什么呢?一首诗,一篇散文,还是一部小说中的某个情节?抑或更有可能的是,一气呵成挥洒出一幅“笔外意象”?
▲梅国云
作为一个创作者,梅国云体现出“多面性”:首先,他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担任海南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和海南省文学院院长,曾出版《国防线》《大钟无声》《第39天》《若水》等长篇小说,并荣获过解放军昆仑文艺奖和武警文艺奖。特别是最近,根据《若水》修订的长篇小说《拐卖》出版后,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同时,他还是一名“中年网红”。无论是在曾经的论坛、博客,还是在如今的“两微一端”(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自媒体,他都“玩”得风生水起,获得粉丝无数,还不时以弘扬社会正能量“网络大V”的身份应邀到各地采风调研。
▲入伍不久的梅国云
而近年来让他声名鹊起的,是他独创了一种实验艺术概念“笔外意象”(梅体漫字),充分扩展汉字的象形、会意等功能,破译隐藏在汉字里的“基因密码”,从而表达一种社会关切和人文关怀。他因此获得很多赞誉,也招来诸多非议,而他仍痴迷其中乐此不疲,表示“开心就好”。
01
梅国云出生于鱼米之乡的江苏兴化,这是一座富有文学气质的水乡城市,历史上曾诞生过施耐庵、郑板桥、刘熙载等大家。从小的耳濡目染和改革开放之初的“文学热”氛围,让少年梅国云沉浸在阅读和书写之中。初中时他曾搜集编写了一篇民间故事,在当地乡土文学刊物发表,获得“处女稿费”伍元钱,那种喜悦和兴奋足足让他回味了好久。
▲上校军官梅国云
1983年刚满十八岁的梅国云应征入伍,第二年即考上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毕业后分配至驻陕某部政治处任宣传干事。这时的梅国云刚刚二十出头,有着一名年轻军人的英武和刚毅,也有着一位文艺青年的柔情和浪漫。他将满腔的创作热情倾注于诗歌,而且写的还是富有美感的“朦胧诗”——从发芽的那天起
便用纯真往上长
终于爬上枝头
又被秋风扫去
即是光秃秃的枝桠
仍摇曳着,指着苍天
写着:我爱……太阳弹出波涛翻滚的海面
地上铺满鲜亮的颜色
不远处的森林,穿梭的画眉鸟
活泼地叫落饱满深情的露珠
东半球沸腾起来,西半球渐渐地静下去
西半球沸腾起来了,东半球渐渐地静下去
而美丽的故事,一定也在此消彼长吧
▲当一名纯粹的文人更适意自在
那时的梅国云或许正在经历“美丽的故事”,诗句青涩而纯情。1995年他的诗集《送你一枚金戒指》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随后他的创作转向以军旅题材为主的长篇小说,更多的表现对现实的关注和社会责任感。
▲梅国云长篇小说《拐卖》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发行
梅国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大钟无声》(与杨文森合作),反映的是一群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年轻人的奋斗历程。他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惨痛,有的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却在世俗的追求中走向迷失。他们的生活必然在理性与非理性的抗争中或前行或沦落,这也是生活成长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那一代年轻人想走出家乡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
▲中国作协《拐卖》研讨会
梅国云说,在《大钟无声》的创作过程中,他时常感到一种来自岁月深层的压力。那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环境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变,人的灵魂都会面临严峻的考验。“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军人,在灵魂的天平上,思想一旦陷入歧途,就会产生精神上的裂变”。
▲海南《拐卖》研讨会
不久后梅国云创作的长篇小说《若水》,则汹涌着一腔父爱。他的独生子若冰,大概因为其爱人妊娠期间在部队从事试剂检验工作的关系,从小智力欠缺,6岁时还不知道一加一等于几,上学后常常受到校园霸凌。作为人父的梅国云内心的痛刻骨铭心。于是,他想通过小说,引起社会对像若冰一样的特殊孩子以更大的关注,给有特殊孩子的父母以教育和启发,使那些特殊孩子都能像小说中的“若水”那样,在成年走上社会后,不忘热心人的帮助,学会感恩,为更多弱势的人们送去关爱。
▲在央广接受访谈
笔耕不辍的梅国云,后来又接连创作了《第39天》《国防线》等文学作品。《国防线》中大量的素材源于杨文森所工作的单位,酝酿创作过程中,两人曾反复商议、推敲,最终协作完成。有评论认为,小说《国防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鲜明,思想内涵深刻,对部队建设和全民的国防观念中存在的问题揭示尖锐,是一部值得关注的“问题小说”。
▲梅国云与韩少功
而他的日记体长篇小说《第39天》,是打破“高音花腔”病态军旅文学模式的成功性突破,一部批判体制、呼唤英雄的超现实主义杰作。作品贯穿着忧伤和悲壮的情绪,感情深沉真挚,呈现出爱国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气节,堪称一部划时代的“英雄交响曲”。十年前,作品上传“天涯社区”不久,网民的阅读量就突破了百万人次。
02
2019年3月,梅国云长篇小说《拐卖》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发行。《拐卖》是梅国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智障男孩“若水”被人贩子拐卖,母亲小草千里寻儿,又惨遭人贩子拐卖的跌宕起伏、催人泪下的故事。据梅国云介绍,这是他的心灵在痛苦的挣扎中流淌出来的文字,在创作过程中曾几度哽咽难语心如刀绞。为防止他悲伤过度,妻子多次走入书房硬拽着他走出来。
《拐卖》其实是梅国云10年前的长篇小说《若水》的修订版,当初《若水》出版时就曾引起多方关注,根据《若水》改编的广播剧曾于2008年5月在海南人民广播电台连播,次年2月重播;2009年5月29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黎明剧场连播两个月之久……
而今年《拐卖》出版之时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当时全国人大代表张宝艳建议,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起刑点应从“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调至“十年以上至死刑”,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量刑应重于绑架罪。此消息在微博上一发布,立刻引起网友热议,点赞人数短时间内达二三十万。而《拐卖》也因此成为三月里上了热搜的话题小说。
▲海南两会时接受小记者采访
巧的是张宝艳代表是笔者去年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培训时的同学,她是公益行动“宝贝回家”发起人,央视《等着我》节目的嘉宾。十余年来,她以微薄之力织就大爱之网,使2000多个家庭重获团圆。我把《拐卖》的链接发给她看,她在看完简介和前言后很快就发来一篇读后感,其中写道:也许是巧合,我的建议案与梅老师的小说几乎同步出现在大众面前,我们共同呼唤着人们对拐卖人口这一严重社会问题的关注,呼唤社会力量群力打击这一犯罪现象,呼唤社会保护妇女儿童这一弱势群体。
▲笔外意象作品创作中
一部小说两度出版仍热度不减,缘于梅国云以挚情而又犀利的文字,直击了当前社会的两大热点问题(也是人们内心最柔软处的两大痛点):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问题和特殊孩子的教育问题。
小说中“若水”的原型来源于两处,其一是梅国云原所在部队一位首长的孩子,这孩子在四十年前那场著名的边境战争前夕,被人贩子从火车上拐走,至今还在寻找中,而孩子的母亲却已在不久前,带着无尽的悲伤和期冀遽然离世,留下一个无法弥补的悲剧。其二是作者自己的孩子若冰,由于时代发展的制约,像他这样特殊的孩子没有得到相应的特殊教育,以致孩子在求学期间屡遭校园欺凌,让整个家庭倍受心灵摧残……
▲笔外意象:双福
现实中梅国云面对这两大问题时是无奈和无能为力的,也充满了痛苦和愤懑,但在小说中梅国云还是给了读者一个光明的结局:坏人落网,母子团圆,若水借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滋养,拥有了超能量,不仅保护自己不会再被欺凌,还能用他的“超能力”救赎更多的弱势群体。
有评论说这是作者在令人唏嘘落泪的现实面前,用文字构建了一个乌托邦,既慰藉自己,也慰藉有共同遭遇的其他人。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广泛怜悯,表明了作者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在他的内心深处,对社会与国家,对人与人的关系,对真诚与善良的追求,仍然燃烧着一团炽热的火苗。
▲笔外意象——梅国云作品跨年展在南京大学展出
2019年5月25日,由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中国华侨出版社主办的梅国云长篇小说《拐卖》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鲁敏,中国华侨出版社总编辑刘凤珍等参加研讨。
与会者认为,文学创作需要具有现实温度和情感力量的作品。《拐卖》从苦水里面腌制出来的故事,有真切的滋味。只有极度痛苦才能写出这样入木、入心、入骨的现实。可以称作是清醒的现实主义创作,是一部探讨天道人心的小说,具有社会警醒作用。
▲笔外意象——梅国云作品跨年展在海口展出
中国华侨出版社表示,作为该社海南分社的第一部落地作品,《拐卖》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出版社将全力推广和发行,让更多的读者读到好的中国故事。
随后在6月9日下午,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海南省图书馆也联合主办了一次小规模的《拐卖》研讨会。除此之外,作为海南省作协的领导,梅国云对这部作品并未举行任何签售活动。目前《拐卖》在豆瓣、掌阅等读书网站好评不断,在实体书市场表现怎样呢?梅国云自己做了一个随机小调查:七一前夕单位组织到中共琼崖一大会址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验活动,活动结束后,他与同事到隔壁的解放路新华书店转转,在一个角落里发现有《拐卖》,便到收银台问营业员:怎么样?这本书还受欢迎吗?营业员哒哒哒敲了一下键盘:销售率60%。当然更具实锤的是梅国云已接到出版社通知:该书已在不断加印中……这对经历了一番痛苦写作的梅国云来说,算是一个很好的补偿吧。
03
生活中的梅国云率性而随缘。2009年从海南武警部队转业时,他已是有26年军龄的正团职干部,并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是军事法学研究生。但他主动选择到被称为清水衙门的海南省作协,认为还是当一名纯粹的文人更适意自在。他喜欢开玩笑,也喜欢交朋友。文艺评论家马良对他的评价是:一个最“古”的人,也是一个最“潮”的人。他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古雅气质,同时也与时俱进紧随潮流。智能手机流行后,梅国云迷上手机拍照,自诩为“非著名手机摄影家”。当初网络刚刚兴起时,他曾活跃于论坛、博客,不仅仅上传文学作品,还时常发表评论评点古今针砭时弊。
▲笔外意象:鱼跃龙门
他很快成为腾讯粉丝过70万、新浪粉丝过百万的“微博控”。梅国云玩微博,一不小心“玩”出了后来自成一体的“笔外意象”。据梅国云介绍,“笔外意象”缘于梦境,兴于微博:2012年春节前夕,他一次午后做梦时忽然梦到众多农民工回家返乡的情景,他们有坐飞机的,有坐火车的,更有骑摩托车的。于是在他眼前又闪现出动态的“回家”两字。醒来后,他凭记忆写下这幅“回家”:“回”字化成一辆摩托车的形象,令人想起春运时千千万万、车轮滚滚的回家人群,而“家”字则像一个老人站在家门口翘首盼望游子归来。他把这幅字发到腾讯微博,很快引来围观和热议,有网友赞美其生动形象,富有生命和感染力。梅国云顿时来了兴致,又创作了多幅这样的动态字发到微博,引来更多围观和点赞,如“望月”,“月”高悬半空,底下的“望”则宛如盘坐的人手举杯独饮;“空”化成双手合十坐莲花台的形象;“荷”呈现莲花和人脸,让人心生欢喜……有网友建议,你写的“字”由笔内而生,又能引发大家无穷无尽的想象,就叫“笔外意象”如何?梅国云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笔外意象”就这样叫开了。在腾讯微博上,“笔外意象”成为热门话题,每幅作品都有上千的的转发量和大量评论,两年累计下来“笔外意象”有两千万阅读量,梅国云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红”。
▲笔外意象:空
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很快各种责难和非议也如潮扑面,有人斥之为野狐禅,是“丑书”“怪书”,是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糟踏和破坏。对此梅国云平静回应,“笔外意象”不是书法,而是进入了另一个大的审美系统,对其不必在意于线条和结构章法,而应注重一种形而上“意”的传递。其实,梅国云是借助书法这个壳,将立场表达和对哲学、文学的思考,投射到世相人生社会百态,因此“笔外意象”是他另类的文学作品,其中有诗歌,有散文,更多的是杂文。如他对前不久发生的保时捷女司机事件,以关键词勾勒出女司机形象,意为“保时捷是她的脸面,是她炫耀的资本。派出所长是她的四肢,是她放肆的筋骨。”淋漓尽致地揭示出其嚣张本质,辛辣传神,令人叫绝。他对2018年“笔外意象”作品的总结,其中涉及到社会热点事件的就有十几幅之多,包括港珠澳大桥、霸座事件、霍金去世等。
▲笔外意象:回家
让梅国云感到欣慰的是,除了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外,文艺界学术界很多作家、评论家对他的“笔外意象”给予了肯定和支持。著名作家韩少功赞曰:“亦书亦画,意象双求,别有佳趣。” 作家黄孝阳说,梅国云的“笔外意象”是将中国文字象形会意的基因密码用笔墨进行了生动破译。梅国云对这样的评价心领神会,他认为中国人发明文字,远非传说那么简单。不少文字可能是某个古人大脑频道与天地传过来的信息刹那间相通了形成的映象。如果这个意义成立,不少文字不是发明的,而是发现的。这听起来有点玄,但梅国云的多幅“笔外意象”作品确实是从梦境得到灵感的,如他引以为傲的“双福临门”:一天夜里半梦半醒间,忽然感觉天崩地裂日月无光,当惊恐到极点的时候,看到天地四周出现双福门,整个人也飘浮起来,推开双福门,祥云悠悠百鸟欢鸣,感觉回到了无比温暖的家里。现在,这幅“双福临门”已成为很多网友的电脑界面和手机壁纸。
2017年11月11日与12月28日,“字的世相——梅国云笔外意象作品展”“笔外意象——梅国云作品跨年展”,分别在海口与南京大学展出。展会上有人总结,梅国云之所以能创造“笔外意象”,是因为他是诗人和作家,同时自青年时起,就离家入伍,闯荡大半个中国,阅历极为丰富。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他小时候临了不少书法名家的帖子,所以接受了很多天地间关于汉字的信息,他是功率很大的频道。
对此梅国云呵呵一笑:“笔外意象”是我玩出来的,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
南京大学文学院周欣展教授建议,将“笔外意象”更名为“梅体漫字”。
梅国云认为“名”只为其表,重要的是他通过玩“笔外意象”体验到了创作的自由和快乐。古来大家其实很多都是玩家,如李白,如苏轼,如他的老乡郑板桥。这一“玩”字如何把握其中玄妙,想来梅国云自有体会。
在海口,梅国云还举办了多场“笔外意象系列公益文化活动”。“手机”,就孩子沉湎于手机无法自拔的问题展开探讨。手机已成为人们身体与外界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工具,但同时也绑架人们;两个“早”字一胖一瘦相携而成,很像没有成熟的青果,也像两个小孩子在过家家。这也暗示着,孩子的早恋问题,是感情懵懂时期的一场试探,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霸凌”,展现的是一个面目狰狞,手握钢叉,小尾巴翘起来的恶霸,反映了校园中以强欺弱的形象。避免校园霸凌案件的发生,需要引导施害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笔外意象沙龙
提及这些系列校园公益文化活动,梅国云希望全社会关注校园和学生身心健康,为孩子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成长环境。04
谈及海南文学的发展,梅国云建议海南本土的出版社应更多关注海南优秀中青年作家,花一些精力和心思去长期扶持、跟踪,从他们身上开发出好的lP价值。他坦言海南作为海洋大省,在海洋文学题材的挖掘上和表现形式上,年青作家会有更多作为。
▲笔外意象展会
近些年海南的儿童文学和网络文学创作异军突起,涌现出一批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80后90后新生代作家,他们以作品的质量说话,发行量和市场前景都非常看好,这无疑是值得欣慰的事。
梅国云曾去杭州参加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周”,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和其产业链开发有很多感悟。作为海南省政协委员,他在今年海南两会上提交了一份提案:《以网络作家为例,人才引进要防止“一刀切”》。
他认为,网络文学推动的产业链十分庞大,产生的价值难以估量。中国的网络文学与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动漫一起,改变了世界文化版图。海南在引进网络文学作家方面,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还有中央赋予海南建设自贸区(港)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政策优势,这是推进建设类似网络文学文化产业生态的重要条件。
▲梅国云手机摄影作品欣赏
他同时认为,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人才不适合通过引进使用,而应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吸引集聚人才,海南要想办法引进一批文化产业做得很成功的公司。有了他们,就可以激活海南文艺人才的创作热情,而且会有更多的领军人才来到这里,将海南打造成为全球文化产业高地,比较杭州2017年3041亿元的文创产值,五年后海南将有望实现千亿级产值。
这份提案经整理后在海南省委党刊《今日海南》杂志发表,在业内引起热议。
▲梅国云与作者
梅国云从长江边走来,鱼米之乡的灵秀给了他诗的灵性和丰厚的创作营养;他在黄土高原步入军营,进一步亲近土地拥抱土地,坚定家国情怀;他最终扎根于大海之南这方沃土,为他的理想培育和个性挥洒提供了广阔空间。他将继续前行,以军人的步伐,以思考者的姿态,给天地间留下一个上下求索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