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王下乡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打造“黎花里”文旅小镇
■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刘宁玥
“这一片的船型茅草屋曾经是祖祖辈辈居住的房子,如今在保护的基础上建成了乡村民宿。”10月25日上午,在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腹地的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村,年过七旬的村民林亚都坐在紧挨着船型茅草屋民宿的景观亭里,向访客介绍着“故居”新貌。
远观,群山莽莽;近看,20多间船型茅草屋分布在树荫下,房前屋后黎族农耕用具略显斑驳破败,访客仿佛回到了黎族部落时代——这里就是王下乡“黎花里”文旅项目黎花二里“时光里”特色民宿。
王下乡,既有南尧河十里画廊与天然溶洞皇帝洞等自然景观,也不乏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钱铁洞与黎族船型茅草屋村落等人文古迹;奈何山高路远,直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未能全部通水、通电,一代又一代的王下乡人只能守着生态“富矿”过着穷日子。
“黎花”的绽放始于2018年。这一年,王下乡获评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昌江立足王下乡的生态“家底”,探索“两山”的转化路径,通过招商引资,打造王下乡“黎花里”文旅小镇,利用当地的人文与风貌,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蓝图”。自此,散落在深山里的一个个村庄实现了从深度贫困到富美宜居的蝶变。
“深山藏王下,黎花三里寻,这里值得一来,也值得常来长住。”王下乡党委书记杨荣辉说,2019年初王下乡启动“黎花里”文旅小镇一期项目,以“一步一里一风情,一草一木黎家情”为主线,在不断完善沿线交通路网基础配套的同时,着力从黎族百姓的历史变迁、生产生活、原始民居中寻找素材和灵感,按照一村一主题的规划,将该乡三派村、洪水村和浪论村串联起来,同时推进打造“诗里画里”三派村,“歌里酒里”浪论村,“时光里”洪水村,形成立体式、多维度的旅游体——“黎花三里”。
杨荣辉细数,“黎花一里”三派村,在保留村庄原貌的基础上,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农家乐等。“黎花二里”洪水村拥有海南保存较为完整的黎族船型屋群落,昌江引进文创团队合作,对其中20余间濒临倒塌的茅草屋按“修旧如旧”思路改造为“时光里”特色主题民宿。“黎花三里”浪论村,由政企联手建设浪论民宿、山兰酒作坊、黎家生态餐厅、浪悦酒吧、浪悦咖啡驿站等旅游配套项目。
王下乡探索“两山”转化的路径,打造文旅产业的成效,可以从昌江县有关部门给出的一组数据中清晰了解——在“黎花里”运营至今的3年时间里,常住人口不足3000人的王下乡,累计接待访客15万余人次,当地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也从3年前的5600多元提升至2万元左右。
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不断深入,霸王岭群山愈发叠翠,山乡百姓也在“靠山吃山”中找到了新路子,尝到了新“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