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明:将“清补凉”一年卖到上亿元
英才故事 第48期 作者:李明 时间:2019-05-16
在笔者来海南二十多年的印象中,“清补凉”是海南再普通不过的一道饮品。但就是这样一种本土最常见的饮品,却被海南椰语堂董事长赵玉明诠释成为一道深受市场欢迎的“高大上”的美食。椰语堂清补凉已成为海南知名品牌,并且创造出一条年产值过亿元的产业之路,成为海南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
▲赵玉明
“五一”前夕,笔者应约,对椰语堂董事长赵玉明进行了采访。
赵玉明对笔者说:“当前居民膳食结构正在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引领型转变,从吃得饱转变为更加注重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多样化、优质化要求越来越高,对优质美食品牌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近年来,椰语堂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产品标准化与不断创新以及匠心精神的挖掘,不断传承着海南饮食文化之美,受到了白领和游客们的追捧。我的最大愿景是把清补凉打造成全国响当当的品牌之一!”
01
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创业初期
赵玉明,四川绵阳人,1988年从西南大学园艺系毕业后,和大批怀揣梦想的青年一道,加入了“闯海”大潮。从踏上海南岛的那一刻起,浓浓的椰香就已印入他的脑海。他被分配到海口市园林研究所从事园林设计工作。
赵玉明回忆,那时候,工作比较清闲。说是园林研究所,其实没有什么仪器可供研究,只有2根试验管放在一间10多平方的屋子里。每月70元工资,也是画在工资单上,常常兑现不了。但与十万人才下海南相比,自己毕竟有一个正式单位。当时不少名牌大学毕业生,怀揣着一腔干一番事业的心愿来到海南后,由于找不到工作而餐风露宿。虽然研究所分给自己的是一间“天上下大雨,屋子下小雨”的房子,床是也用几块砖头支起来的,床板高低不平,但比起露宿街头的“闯海”人还算幸运,有个自己的窝。平时做饭,自己上山捡干枯的树枝生火,经常只吃稀饭,吃得最多的是猪头肉和市场退市后的剩菜,日子的艰辛可想而知。
有一天老父亲来到海口,看到在家乡十里八村被誉为状元的儿子,在海南竟过着如此艰辛的生活,一阵辛酸,伤心地偷偷抹泪。老父亲怕伤到赵玉明自尊心,哽咽着试探性地说,“娃,咱在海南享不了福,干脆回老家去,不丢人!”
赵玉明想到自己是西南大学学生会副主席,当时为争取分配到海南工作,还向校领导做了许多工作,这才领到了学校110元派遣费。现在生活是艰苦一点,怎能就打退堂鼓呢?
“我是农民的儿子,家里为了供我上学,不惜举债,我现在人生遇到一点困难,难道就被击退吗?不能,我一定要在海南坚持下去,干出一番成绩来!”赵玉明暗暗下了决心。
送走老父亲后,赵玉明更加努力工作,生活上更加节约。他一边在研究所工作,一边到市场上去寻找商机。一天傍晚,他第一次吃到令他惊叹不已、久久难忘的“清补凉”,海南美味小吃在他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象。
02
最高兴的事是帮家里还清了求学欠款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释放出的政策红利,让一批“闯海”人对生活有了新追求,事业开始转型。当时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许多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人选择了“下海”。
赵玉明在园林研究所工作四年后,萌发了离开体制的念头,经过反复考虑,最终选择了离开。
他用在大学学到的园林知识,帮助一家企业老板在工地上干一些技术活。刚开始,很多工友看不起他,说话阳阳怪气,对他冷嘲热讽,说一个名牌本科大学生,竟和我们这些没有上过学的人“抢饭碗”。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面对工友的不理解他能忍受,可面对亲朋好友,赵玉明很长时间都不敢面对。
赵玉明回忆,当时很多人离开体制“下海”,大多数人都留了条后路,选择了“停薪留职”。也就是说,如果创业不成功,可以再回归体制。而赵玉明做得比较绝,他选择了“断奶”,放弃停薪留职,不留退路。
当时公职人员“下海”已经很普遍。人社部曾做过统计,1992年辞职“下海”者超过12万人,不辞职(停薪留职、兼职)“下海”者超过1000万人。许多体制内的人都勇敢地“下海”创业了,许多大学生也把创业作为人生的梦想。创业成为那个时代的鲜明烙印,由此也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在工地干活半年多,一个工程结束。老板看他吃苦肯干,为人诚实,工程结算后,便很大方地给他开工资3万多元。那时那刻,赵玉明拿着3万多元,感觉手上沉甸甸的,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是他人生挣得的“第一桶金”,也使他成为亲戚朋友的榜样。虽然干得是农民工的活,不体面,没有编制,没有铁饭碗,工作不入流,但现在每每回忆起当初的决定,赵玉明从未后悔,认为值。
来海南的第五个年头,赵玉明第一次回老家过春节。他用人生赚得的“第一桶金”,不仅还清了家里为供他上高中、大学时欠下的全部债务,而且还给父母留了几千元的生活费。赵玉明觉得,那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03
最立志的事业源自一次尴尬境遇
如果赵玉明坚持走专业之路,完全可以在海南建筑园林方面有所建树。一个偶然的机会,却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路。
一天傍晚,赵玉明在海口市南航路和机场路交叉路口,看到一个卖“清补凉”的小摊,2块钱一碗。品尝之后,炎热和疲惫瞬间消失。从此,他暗暗喜欢上了路边的“清补凉”,对其情有独钟。
赵玉明回忆道,如果说第一次与美食结缘是路边小摊,那么真正让他立志将“清补凉”当成事业来做,源自6年前那次尴尬的境遇。
那天,他带着朋友去海口一个有名的大排档吃“清补凉”。正当大家都享受着美味时,身边的食客突然纷纷起身往外走,只听有人喊:“城管来了!”桌上的清补凉被丢的一片狼藉。
从那以后,一个念头在他心头萦绕。为什么海南“清补凉”只能是路边摊?为什么“清补凉”的经营方式大多为“夫妻店”,不能登大雅之堂?
“清补凉”是海南经典小吃之一,历史悠久。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在海南生活期间,品尝过椰奶“清补凉”后十分赞叹,曾赋诗:椰树之上采琼浆,捧来一碗白玉香。“清补凉”富含多种维生素,清热解毒,润滑肠道,甜而不腻,爽滑润喉,冰凉可口。
赵玉明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在海南外来的美食品牌一个接一个,唯独海南本土品牌少的可怜。赵玉明经常陷入深思。“清补凉”的制作工艺能不能更科学?能不能通过传承和发掘,将“清补凉”打造成海南的饮食文化名片?就像一些名声响亮的甜品一样,可以自信地告诉所有人,这是来自海南的“清补凉”呢?赵玉明在调研时还发现,很多国外品牌饮品的材质,不如海南,这可能就是自己潜在的商机。
▲赵玉明深入陵水深山考察本地食材
2012年,赵玉明开始筹备打造椰语堂“清补凉”。赵玉明在海口、文昌、琼海等地做过无数次寻访,通过查阅大量史料,整理配方,又亲自做过数百次的试验、修改配方,还到广东等地学习改良制作工艺和外观设计。2013年春节后,“椰语堂”第一家门店终于在海口国贸路开门迎客,椰语堂“清补凉”一亮相便迅速走红,受到了白领和游客们的追捧。
▲椰语堂美味清补凉
第一家椰语堂专营店开张后,赵玉明决定要让椰语堂“清补凉”登堂入室。他清楚的记得,在望海楼商场招商时,负责招商的同志一听说是经营“清补凉”后,当即拒绝:“我们这儿进驻的都是知名饮食店,个个都是品牌,你那清补凉还是在路边卖得好。不是不给你面子,就是租金,你5元或10元一碗的清补凉。什么时候才能把铺面租金赚回来?”
听了这番话,赵玉明那不服输的倔强劲上来了,我偏要在海口最繁华的望海楼商场开一家“清补凉”专营店!经过几天的软磨硬缠,老板终于同意赵玉明在望海楼开店。他记得,当时装修门面时,一直不敢将“清补凉”的招牌露出来。直到商场开业的前一天晚上,才心惊胆战地把店名展露出来。
为了不失“清补凉”的本土和生态健康特色,赵玉明定位“椰奶原形不变”, “清补凉”不能少了令人唇齿香甜的椰香。他还成立了海口椰语堂食品营养科学研究院,对“清补凉”原材料深入研究,保留其传统、生态,以更加精致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不少食客品尝后说,原来海南的“清补凉”也能“高大上”。椰语堂“清补凉”由此名噪一时。
▲椰语堂浓香美
04
最出彩的事是让“清补凉”登上大雅之堂
在赵玉明的苦心经营下,椰语堂“清补凉”在海南渐渐小有名气。
▲椰语堂获海南舌尖影响力地标美食名店
“清补凉不仅是最具特色的海南美食,还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赵玉明说。
进入21世纪,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食品的营养价值,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为此,椰语堂“清补凉”的食材达13种之多,每种熬制时间、配比量、装盘、造型等都有严格的制作流程,如新鲜调制的椰奶,6小时内没有使用,将毫不犹豫地倒掉。
椰语堂是海南首家把以“清补凉”为代表的小吃精致化、系统化、标准化和研发体系化并进行连锁发展的企业。
如今,椰语堂“清补凉”等产品已实现标准化生产,并多次在全国各种重要场合和展销会上崭露头角。短短几年,椰语堂“清补凉”从偏安一隅的海南马路边的地方饮品,成为全国的时尚饮品,线上线下著名品牌。椰语堂“清补凉”的崛起,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们饮食观的变化。
为开拓香港市场,在一次香港博览会上,省旅游委及各企业准备了数千份我省特色美食进行现场试吃、销售及宣传推广活动,发放了上万份海南旅游宣传材料,从“美食+旅游”的角度向香港民众推广海南。多位香港民众表示,椰语堂“清补凉”等新一代海南美食受到香港市民特别欢迎。
▲椰语堂为各种展会准备的精美小吃
▲椰语堂为各种展会准备的精美小吃
2015年,椰语堂罐装“清补凉”作为当年博鳌亚洲论坛专供产品。
2017年(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购物节在海口举行。赵玉明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说,海南椰子天然健康营养,椰语堂融合了海南很多优秀名小吃,对“清补凉”进行了升级优化,打造成海南知名小吃,并将其作为展示和传播海南文化的优秀品牌和窗口。
▲椰语堂为海口秀英港滞留旅客送温暖
▲椰语堂为海口秀英港滞留旅客送温暖
2018年2月2日,国家外交部和海南省政府在外交部南楼三层举行“新时代的中国:美好新海南 共享新机遇”外交部海南全球推介活动。在冷餐会菜单中,椰语堂的“清补凉”、冰淇淋凭借优秀品质,作为国宴中独具海南特色的精致风味小吃,送到了国家领导人及各国嘉宾的餐桌上,受到一致好评。2018年,椰语堂“清补凉”再次作为国宴餐品,提供给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嘉宾。
▲椰语堂赞助海口马拉松竞赛
05
最期待的事是将“清补凉”推向全国
赵玉明认为,如今餐饮市场发展变化快,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会失去主动权。以“清补凉”为代表的海南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口味独特,市场潜力巨大。但是长期以来,海南餐饮业“墙内开花墙内红”。
近年来,一批致力于将海南美食推广出去的企业家们,以海南名小吃为绝活,打造海南特色饮食,逐步跨过琼州海峡。
椰语堂近年已在海口、三亚、沈阳、广东、河南、河北等地开设了近30家连锁店。由于其浓郁的海南特色和优秀品质,受到市场追捧,一年产值逾亿元。
▲赵玉明接受人民日报-数字人物专访
▲赵玉明接受人民网-人民电视专访
▲赵玉明接受腾讯新闻直播间采访
▲赵玉明接受新浪财经专访
椰语堂椰奶“清补凉”等六款小吃还被中国烹饪协会、海南省烹饪协会、海南省琼菜研究中心评为海南琼菜(风味小吃)一级品牌名店和海南名小吃、中国名小吃、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代表品牌等,成为海南饮食文化的传播使者,海南国际旅游岛本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赵玉明的最大愿景,是把“清补凉”打造成全国响当当的品牌之一。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国打造1000家连锁店。
“易拉罐装清补凉已经正式上市了,这是我们一个全新的尝试。一个品牌要想走得更远,必须用产业化的方式,并为其注入文化内涵,时刻保持感恩和敬畏之心,用匠心打造每一份清补凉。”赵玉明说。
赵玉明表示,伴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当今世界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海南要想将美食蛋糕做大,一方面需要品质坚守和价值追求,一方面离不开“走出去”的信心和勇气。在扩大开放中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海南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激发海南企业的活力,正是“海南品牌中华行”的孜孜追求。让椰语堂产品不仅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还要有社会价值,才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赵玉明与香港、好莱坞艺人在椰语堂
赵玉明称,身处变革时代,转型的压力,创新的挑战,考验着每一个人。椰语堂“清补凉”科学配比食材营养,让市民游客在边吃边逛中,体验和品赏到地方风情美食的韵味,感受本土餐饮文化的内涵,了解到海口市饮食文化世代传承的精湛手艺和一丝不苟的匠心精神。
▲赵玉明获海南餐饮杰出匠心人物奖
为了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015年,赵玉明创办了“椰语堂食品营养科学研究院”,并与海南大学食品学院成立联合研发中心,聘请专家为椰语堂建立科学的产品结构和生产研发体系。目前椰语堂已开发了30多个小吃品种,并储备了下一代产品。每年还会根据消费者的大数据分析,采取淘汰机制,不断替换新品,保持品牌活力。让椰语堂赵玉明实现年轻、时尚、新兴和传统美食的有机融合,让美食小吃彰显海南魅力。
▲椰语堂用椰子做的精美椰子冻
作为公司董事长,赵玉明深知餐饮管理的重要性。后厨员工操作技术的要求差异性明显,在管理中必须统筹兼顾,强调彼此协作,步调一致,才能打造出让广大消费者更满意的美食天地。
赵玉明表示,“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忘记自己姓啥是老几。我就是一名学园林的本科毕业生,却阴差阳错地喜欢上了清补凉。”未来的路还很长,今天取得的一点成绩,不能代表永久。赵玉明正带领团队奔跑在追梦的路上,让海南品牌更好地走出去,实现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双赢。
▲赵玉明坚持了7年的长跑
▲赵玉明坚持了7年的长跑,隔一天10公里
未来椰语堂将继续坚持八字方略:“专注、极致、坚持、效益。”聚焦“清补凉”,把它打造成海南行业第一品牌,真正实现椰语堂的顾客价值和企业愿景:
【椰奶清补凉、海南椰语堂,一口椰,感幸福!】
(本文图片由赵玉明提供,稿件由赵玉明审定)
作者:李明,海南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