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工作无“外人”——记海口战疫一线的外籍志愿者
近日,在海口市部分核酸检测点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与本地居民并肩作战、为这座城市的抗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您好,请测体温。”在海口市三青大厦的核酸检测点,来自海南医学院的巴基斯坦籍留学生孟凡顶着烈日,对正在排队等待采样的市民进行体温测量,并提醒大家保持一米间隔。虽然正值午后,天气闷热,但孟凡与一同前来的8名不同国籍的外籍留学生一起分工协作,维持秩序、测量体温、发放贴纸……不一会儿,汗水就浸湿了他们的衣裳。
巴基斯坦籍留学生孟凡
“这些年轻的留学生,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令人倍感暖心。”市民杨女士动情说道。
“中国有很高的医疗水平,相信海南一定可以很快渡过难关,海口加油!”第一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留学生陈波告诉记者,尽管天热炎热,但是前来参与采样的人们丝毫没有怨言,主动配合防疫工作,让采样得以顺利进行。
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沈佳和尼娜不约而同地表示,作为未来的医生,希望用自己的专业所学,为海口的防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祝福美丽的海口早日实现“清零”。
在获悉沈佳等人主动参与核酸检测志愿工作的事迹后,海南国际传播中心及时通过HiHainan(英文视频号)等线上平台发布了有关视频。在视频中,沈佳用熟练的汉语说道,尽管是外国人,但自己却“不是外人”。
抗疫无国界,防疫无“外人”。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海口市率先发布了疫情防控涉外服务志愿者招募令(中英文版),受到了省内外籍人员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4月份以来,就有来自新西兰、法国、加纳、美国、巴基斯坦、印度、加拿大、英国、俄罗斯、柬埔寨、马达加斯加、埃塞俄比亚、科摩罗、加蓬、喀麦隆、尼日利亚、伊朗等17个国家的32名外国志愿者先后为10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伊朗籍志愿者Farhadi。
这些志愿者们将海口作为第二故乡,怀着共同的信心和决心,一起努力守护共同的家园。他们自愿帮助翻译政策资料、线上进行辅助宣传、到核酸检测点提供服务,“老外帮老外”的模式大大减少了因语言不通、习惯不同导致的“不理解”现象。
英国籍志愿者伊恩。
“海口作为自贸港的中心城市,正以国际化的氛围吸引着外国人前来工作和生活”,海口市外办工作人员介绍,在今年连续经历了多轮疫情冲击的情况下,海口全面、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及涉外疫情防控管理和服务工作,传递共同抗疫的信心和决心。海口市外办组建了7个海口外籍人员服务群,有针对性地及时提供防疫政策宣讲服务,为外籍人士解答问题,解决困难;此外还将官方疫情防控信息翻译成英文、俄文,累计在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旗下的海南国际传播网(www.hicn.cn)、hiHainan(英文公众号和视频号),以及《海口导读》(英文公众号)、《海口外事》、热带海南英文网、海南生活俄文网及外国人微信群中推送外语信息113条,方便外籍人士及时获取疫情防控资讯,引导外籍人士增强防范意识,共同维护海口公共卫生安全;核酸采样服务提示英文、俄文小喇叭在各采样点循环播放,确保前来采样的外国人也能听得懂、听得清。居住在龙华区的加拿大籍企业家杰伊(Jay Kerekes)表示,作为外国人能在第一时间看到译制推送的最新疫情防控信息,及时了解各管控区域、核酸检测地点等重要信息,令其感到很温暖,感谢海口市周到细致的服务。
此外,疫情防控中的小事和细节不断体现出海口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国际关怀和国际温度。70岁的新西兰老人法尔(Farr)曾为无法通过网上实名验证系统申领健康码而一筹莫展,“没有健康码,出门非常不方便。”期间,小区的房东、邻居、保安曾尝试过帮他操作,但因语言不通等原因,最终没能成功。在海口市外办的帮助下,法尔顺利申领了自己的健康码,并按社区要求进行了核酸检测。在看到手机上显示的健康码后,法尔激动地连声说“I love Haikou,Go Haikou!”(我爱海口,海口加油)。目前,海口市外办已经成功协助49名外籍人员申领到海南健康码。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 deed”,患难见真情,疫情把人与人的距离拉远了,却把心与心的距离拉近了。抗疫过程中,外籍友人和中国人民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不分你我,众志成城,共同为战胜疫情而付出着、贡献着。
外籍志愿者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