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海南产业兴农生机盎然
《经济日报》2022年7月31日09版版面图
海南产业兴农生机盎然
据经济日报丨记者王伟 潘世鹏
盛夏琼州,果蔬飘香。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自贸区、自贸港政策发布以来,海南省努力把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坚决扛起政治担当,调结构、抓转型、促融合、强品牌,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农业品牌越擦越亮
以前在海南谈起农业,人们一定会说到四大名菜——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和乐蟹。现在能够叫得响的品牌比比皆是,再也不是以前的“老四样”了。
海南农业的品牌含金量、美誉度越来越高。海口火山荔枝、万宁兴隆咖啡、三亚芒果、澄迈桥头地瓜、临高空心菜、五指山红茶、琼中绿橙、乐东蜜瓜、东方绿萝、大坡胡椒……这些地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成为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在全国走红的新宠。
“2009年以前,有农民拉一车桥头地瓜到海口去售卖,每斤才卖4毛钱,后来经过商标注册、品牌宣传推广,桥头地瓜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田间收购价达到每斤4元。礼盒包装后卖到全国各地,售价每斤可达10元左右。”谈起农业品牌的重要性,澄迈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姑感慨颇深:“去年桥头镇的沙土村还入选了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澄迈县入选了2021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
近年来,依托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速转型升级,农产品大步走出“深闺”,冬季瓜菜、热带水果供应全国200多个城市,成为全国人民的冬季“菜篮子”、热带“果盘子”,水产品享誉海内外。随着自贸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吸引了大量农业科研人员、从业人员、农业企业到海南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发展新型农业、投资农业领域。比如,南繁育种领域,参与单位达836家,科研人员达8145人。
随着科研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投入的资金、人力等不断增加,不仅为海南农产品注入了科技内核,还形成了聚集效应、品牌优势,推动海南热带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70%。
在“奈雪的茶”“COCO”茶饮店喝到的百香果汁、金桔柠檬饮品,其水果原料来自海南;比利时某知名品牌巧克力的原料可可产自海南;“沉香口腔清新剂”也是由海南企业精心打造……越来越多海南农产品成为了高端产品的原料来源。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何琼妹表示:“近年来,海南立足热带气候、资源禀赋、生态环境、自贸港政策四大优势,突出高质量发展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全力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进一步提升了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自贸港政策加速赋能
在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的展厅里,摆放着各类食用油产品,其中一款最新产品是100毫升装的山柚油,是专门针对海南市场研发生产的产品。
2021年7月20日,澳斯卡粮油项目主生产线投料生产,23日就享受了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成为海南首家享受该项自贸港政策的企业。记者在厂区采访时看到,一辆辆大货车正满载成品油驶出厂区,从海南洋浦发往全国各地。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慧说:“企业发展这么快,说明当年在洋浦投资建厂的选择是对的。”
在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的枷椗山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园,产业园创造性将农业种植养殖与科技研发结合起来,100多亩海边盐碱地试验塘取得咸淡水养殖试验的成功。产业园负责人张贵生说:“全岛封关运作后,自贸港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将更大,我对海南农业产业发展十分看好!”
近日,《海南省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多个农业政策扶持文件相继出台,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挖掘增长潜力,促进农业企业加大投入、扩大生产,为农业企业纾困解难。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计划财务处工作人员黄雅丽表示,“围绕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推广,海南对符合一定条件且建立惠农利益联结机制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项目,给予1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的奖补支持”。
“海南具有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高端种业的有利条件,海南自贸港政策不仅会吸引更多国际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组织、大公司进驻,也将为海南热带农业带来更多创新创业和就业机会。自贸港政策将加快海南热带农业对外开放进程,为海南热带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小俊认为,“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可促进农业先进技术‘输入’,带动区域内贸易不断扩大,从而推动农业贸易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质量,进而倒逼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动能澎湃
热带特色高效农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极大推动了海南农业的转型升级,逐渐形成了全链条式发展,推动产业业态由单一农业向三产融合转变,不断催生新动力、实现新跨越。
在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镇,社区创新试点实行的积分制管理让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在莺歌海镇莺二社区,居民通过完成技能入户登记、参加就业培训、参与公益劳动等项目赚取积分,并定期用积分换取生活用品。一年多来,乡村治理积分制给莺二社区带来很大变化。“道路更整洁,邻里间越来越和睦,乡风更加文明。”驻莺歌海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莺二社区第一书记何志刚表示。
海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共享农庄”,大力推进共享农庄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共享农庄成为海南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推动海南乡村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雅布伦享水谷共享农庄就是有代表性的共享农庄之一,走进农庄仿佛走进一幅恬静安详的园林画卷。该农庄为南春经济场和南梗村共99户家庭提供精装修安置房,村民拎包入住。此外,村民还可获得合作土地的保底分红及浮动收益,通过务工获得劳务报酬,共享农庄不仅为村民们解决了“好住所”,还提供了稳定工作。截至目前,农庄项目共投入扶贫相关支出2800多万元,其中分红及福利350万元左右。
海南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徐启方说,海南省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2011年翻了一番,农业增加值占海南GDP的五分之一。通过做足“季节差、名特优、绿色有机”文章、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旅融合发展,海南乡村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海南省大力引进推广优质热带果蔬品种,热带水果产量突破350万吨,冬季瓜菜产量突破500万吨;高起点建设海洋牧场,发展深远海养殖,引导渔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坚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共享农庄、休闲农业、庭院经济”等新业态,乡村旅游成为海南旅游的新亮点。同时,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以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为牵引,推动南繁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夯实海南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金融资源走村入户
据经济日报报道丨记者王伟 潘世鹏
近年来,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通过整村授信、续贷免息、上门纾困等系列举措,为各类涉农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提供有力支撑。
琼中绿橙是海南特色农产品之一,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很少有匹配绿橙产业的金融服务产品。7月18日,海南农信下辖的琼中联社举办了金融支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绿橙贷”信贷产品发布会。由琼中联社开发的“绿橙贷”金融产品,为绿橙全产业链客户提供了融资服务。该产品分个人类和公司类,其中个人类额度最高50万元,公司类额度最高500万元。首批获得授信额度的公司有5家,共计2300万元。
琼中华裕绿橙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连英周说:“我计划贷12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用工、用肥等,还有一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他表示,“绿橙贷”产品推出后,可有效缓解绿橙种植户面临的融资难题。
海南农信始终坚守支农定位,通过出台支农措施,不断加大涉农支持力度,涉农贷款余额489亿元,实现持续增长,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提前完成农民小额贷款年度任务,发放50万元以下农民小额贷款和100万元以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45亿元,培育“支农再贷款示范基地”22家。
不仅如此,海南农信持续通过“党建共建促整村授信”这一重要抓手,不断将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纵深领域输送。截至今年6月末,海南农信全系统开展整村授信评议行政村325个,授信户数2.7万余户,授信32亿余元。
东方市板桥镇利章村是一个拥有9个村民小组、477家农户、1687人的临海渔村,村民以渔业为生,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东方市农信社工作人员调研后将其打造为“整村授信”的示范村。工作开展以来,已为188户农户开展授信,授信金额650万元。村民黄其卫说:“我家共授信了6万元,手机上一点,钱就到了。接下来搞种植也不愁了。”通过整村授信,村民们解决了资金困扰,产业结构丰富起来,村民中有的从事出海捕鱼工作,有的种起了哈密瓜、香蕉、辣椒,一年收入十几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
此外,海南农信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推出九条纾困措施,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降息、减息或免息,为客户调、展、续贷款。截至6月末,海南农信系统审批通过577笔纾困贷款,涉及贷款余额85.89亿元,通过降息免息,客户直接受惠1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