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礁海域水下考古调查项目结束考古工作 采集出水331件文物标本
通过对出水文物历史信息的挖掘分析,为开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以及当时航线航路、对外贸易、外销瓷等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7月17日,中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停靠在三亚,标志着自6月6日开始、历时40余天的2022年北礁海域水下考古调查项目结束水下考古工作,“中国考古01号”将于19日返回青岛母港。海南日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获悉,此次水下考古工作共采集出水331件文物标本。
七月十七日,“中国考古01号”结束了在西沙群岛的水下考古工作,停靠在三亚。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2022年北礁海域水下考古调查项目领队邓启江介绍,此次水下考古工作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通过潜水调查的方式,对北礁海域已发现的35处水下文化遗存进行复查;二是对北礁海域进行物理探测调查,获取探测海域的水底地形地貌、水深、水文、浅表地层构造等数据。
“此次北礁海域水下考古调查项目从不同遗存采集出水的文物标本共331件,主要包括有陶瓷器、玻璃器、铜钱、铜钉等遗物,其中陶瓷器和玻璃器以残片居多,少量铜钱保存相对完整。”邓启江说,根据初步判断,此次采集出水的铜钱中既有宋代元丰通宝,也有明代洪武通宝。
通过对出水文物历史信息的挖掘分析,为开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以及当时航线航路、对外贸易、外销瓷等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此次水下考古工作是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在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的管理下,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三沙市旅游文化和交通运输局以及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组织实施。
据了解,承担此次水下考古项目的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是我国首艘专业级水下考古工作船,也是我国的第一艘考古船。该考古船自2014年投入使用并加入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至今,已先后赴辽宁、海南、广东、山东、河北等地开展水下考古工作,为提升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提供了保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