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巡礼】凝聚统一战线人才力量 投身自贸港发展机遇
民营企业家 徐咏梅
▲ 徐咏梅 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多年来,徐咏梅带领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专注海南热带水果种植行业,由最初的50亩果园发展到如今的28000亩生产基地,目前天地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金钻凤梨
生产商和全产业链的引领者,并在产业富农、乡村振兴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截至2020年12月底,天地人热带水果产业扶贫项目实现分红3600多万元,使7137户、31328名贫困人口脱贫出列。因贡献杰出,徐咏梅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天地人公司获得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表彰。
打造自贸港农业新业态 助力乡村振兴
“海南建设自贸港跟新加坡、迪拜不一样,面对的是一个偌大的农村,必须要解决‘三农’问题。”民营企业家、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天地人)董事长徐咏梅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前,海南农业龙头企业正紧抓自贸港历史机遇,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打造农业新业态,赋能农业、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多年来,徐咏梅带领天地人专注海南热带水果种植行业,由最初的50亩果园发展到如今的28000亩生产基地,目前天地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金钻凤梨生产商和全产业链的引领者,并在产业富农、乡村振兴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从50亩果园到28000亩生产基地
谈及创业历程,徐咏梅称,20多年前,当时还在新西兰从事外贸业务的她,被当地先进的农业深深触动:一枚普通的猕猴桃,通过新西兰现代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经营,竟然成为闻名世界、年产值过百亿元人民币的“奇异果产业”。农业生产水平的强烈反差,让她萌生了把国外先进的生态农业理念和技术带回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念头。
1999年,徐咏梅在海南临高的一位朋友去世。为了照顾其妻儿的生活,徐咏梅接手50亩龙眼园。第一年就亏了20多万元,但她不气馁,第二年把龙眼树砍掉,改种香蕉。“从土地的整理治理,包括土地养护、土壤调节,边学边做,自此以种植香蕉起家了。”
从50亩到200亩、从200亩到800亩……徐咏梅踏实苦干、大胆探索,将企业越做越大。“到了2014年,香蕉种植面积达到1.1万多亩,成为当时海南最大的香蕉生产企业。2015年,天地人在新三板登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热带水果第一股。”
上市之后,徐咏梅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过去我们种香蕉被台风毁了几次,损失过上千万元。企业要想长足发展,一定要从风险的角度充分考虑。”她组织团队反复研讨论证,多次到东南亚国家考察,最后确定发展凤梨产业。
“凤梨是菠萝的升级换代品种,口感极好,切食方便,不用挖黑眼,无需蘸盐水就可以吃,且耐贫瘠,抗台风,经济价值高。”徐咏梅说,海南发展凤梨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光热条件优越,相比传统凤梨种植地区台湾,则更接近大陆市场,采摘时的成熟度更高,运输成本更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从小面积试种成功到大规模扩产,天地人的凤梨种植获得成功,并依托品牌优势,发展订单农业。
产业富农助力乡村振兴
多年来,在农业深耕的徐咏梅一直致力于回馈农村,帮扶农民。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天地人在实践中探索出多种扶贫模式。产业精准扶贫参与度高,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强,被推广到海南其他市县。
天地人采取“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务工”的扶贫模式。村民们拿自家的土地入股,每年有土地保底金,在公司打工每月有收入,既能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年底还有分红。天地人还与乡镇一起成立扶贫培训学校,实行“农业基地+培训基地+扶贫工厂”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推行生态农业的理念以及种植绿色、高质量水果的方法。
截至2020年12月底,天地人热带水果产业扶贫项目实现分红3600多万元,使7137户、31328名贫困人口脱贫出列。因贡献杰出,徐咏梅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天地人公司获得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表彰。
徐咏梅称,公司将采取“热带水果专业合作社+”模式,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在这种模式中,企业、村委会、农户共同出资,企业扮演赋能角色,提供种苗、标准、技术,农户专注于种植,并引入金融机构解决资金问题,引入保险机构防范风险。多方形成深度捆绑的利益链接机制。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热带水果专业合作社+’模式,可以将农民真正带动起来,使其具备自我造血能力,打造任何人带不走的乡村振兴队伍。”徐咏梅说。
她透露,目前该模式已经在海南临高落地,天地人正积极以该模式配合临高开展“退桉还果”,继续推进10万亩热带水果全产业链项目。
在自贸港打造“1+3”农业新业态
“海南建设自贸港给本土农业企业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更多的是一种促进。”徐咏梅说,通过自贸港建设,将有更多国际资源引进到海南,有利于本土企业共享全球资源,跟国际接轨。
“比如最大的一个红利,就是海南重点建设的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项目,对热带水果产业是非常大的利好。”徐咏梅说,有了该政策之后,本土农业企业将更有效率地引进国际上先进或有特色的水果种苗,助力海南热带水果特色种业发展。
徐咏梅表示,自贸港建设对海南农业提出新要求,天地人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应该不断去创新,完善和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通过一二三产融合,打造农业的新业态。
“农业的新业态应是‘1+3’的模式,即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我们将专注打造自贸港建设和乡村振兴需要的新业态。”徐咏梅说。
她表示,未来天地人将发挥引领带头作用,通过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赋能海南广大农民,引领产业高质量有序发展。
海归人才 李小北
▲ 李小北 海南省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回琼后,李小北时常来到渔港码头走访调研,向渔民了解鱼类销售状况,以及渔政部门对于惠渔政策的落实情况,这成为了他日后为海南自贸港海洋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的重要信息来源。
担任海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期间,李小北负责赴日留学项目,利用在日资源扩大合作办学规模,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开办11期,覆盖物流、金融、商贸、旅游等领域,培养留日学生500余人,并积极促成海外留学生返乡打拼、开拓事业。
以报国初心献力自贸港建设
“把海洋资源发展好、利用好,将是实现科学、和谐、快速发展,破解制约海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选项。”
海洋是海南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的主要依托,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海南省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海归人才李小北发挥经济学领域特长和留学资源优势,致力凝聚广泛力量,为海南自贸港和海洋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其实,我起初是研究经济学的,并非海洋科学科班出身。”李小北与记者谈到他的出国经历和与海南的不解情缘。1988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领域人才缺乏,24岁的李小北决定放弃公务员“铁饭碗”,赴日攻读经济学专业,期待学成后为中国经济发展出力。
曾在五星级饭店当厨师,在照相馆干摄影,在出版社做编辑……早年求学期间,李小北曾一度通过打工挣钱来缓解经济上的窘迫。1999年,一边忙于国际贸易事业,一边在专业中不断精进的李小北终于如愿取得了东洋大学国际金融学博士学位。
李小北没有忘记出国的初衷,决定用实际行动践行他报效祖国的诺言。一年后,他归国任教,在高校教师岗位上一待就是20多年,培养了一批经济学界、商界人才。
“我与海南的缘分,是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开始。”2010年,有着岛屿经济发展研究经验的李小北主动请缨,南下支援海南教育工作,并留任海南大学。其间,他积极承担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通过研究日本濑户内海污染防治经验,为南海海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借鉴。
2014年,已到“知天命”之龄的李小北再次当起“学生”,赴东京海洋大学攻读海洋管理博士学位,力求更深入地为海南海洋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回琼后,他时常来到渔港码头走访调研,向渔民了解鱼类销售状况,以及渔政部门对于惠渔政策的落实情况,这成为了他日后为海南自贸港海洋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的重要信息来源。
担任海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期间,李小北负责赴日留学项目,利用在日资源扩大合作办学规模,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开办11期,覆盖物流、金融、商贸、旅游等领域,培养留日学生500余人,并积极促成海外留学生返乡打拼、开拓事业。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海南欧美同学会日本分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成为海南欧美同学会首个境外分会。这个令不少在日中国留学人员倍感温暖的“家”,正是李小北着手筹建的。两年多来,海南欧美同学会日本分会致力为在日琼籍留学生提供贴心服务,全力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琼发展。
“得益于海南各方的鼎力相助,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事业发展平台。我也想通过海南欧美同学会日本分会的创建,实实在在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多作贡献。”如今,李小北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扩大中日教育界的“合作圈”,向在日中国留学人员推介自贸港政策,让更多海外同胞听到海南声音。
“侨二代” 黄春光
▲ 黄春光 海南春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椰子产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产业,对环境友好,资源利用度高。海南发展椰子产业的自然优势得天独厚,但目前仍面临着物流成本高、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紧缺的问题。黄春光希望,随着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政策红利落地实施,海南椰子产业能迎来更好发展。
黄春光说,他的愿望是海南能成为世界椰子的加工中心和旅游消费中心,吸引更多资金进入产业,运用更新的生产技术,通过更专业的展会宣介产品,拓展更加广阔的海内外市场。
致力将海南打造成世界椰子加工和旅游消费中心
“借着自贸港建设的东风,我希望海南有朝一日能成为世界椰子加工和旅游消费中心。”出生于海南文昌的黄春光,是一名“侨二代”,自1996年创立海南春光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春光食品)以来,他一直致力于促进当地椰子产业发展,将侨乡椰子文化发扬光大。
从手工作坊到龙头企业
海南文昌是著名的“椰子之乡”“华侨之乡”。这里风光旖旎、椰林遍布,华侨众多,特别是文昌东郊,素有“海南椰子半文昌,文昌椰子半东郊”之说。东郊人植椰、食椰、用椰历史悠久:将椰汁、椰肉加工成饮料、食品,将椰壳做成椰雕工艺品、活性炭,将椰棕制成床垫、花篮、花肥……黄春光便在此长大,从小对椰子耳濡目染。
“海南有重要的‘三棵树’,其中一棵便是椰子树,对当地农民有重要意义。”黄春光对此有切身的体会。1987年,22岁的他第一次跟随父亲去广州,做椰子贸易和加工的生意,因为门槛低、竞争大,一年下来,全家人只赚到1万多块钱。这一经历让他深切感受到建立品牌的重要性。
1996年,黄春光凭借着3万元资金,在文昌东郊起步,依托丰富的热带农产品资源,将春光食品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手工作坊,逐步发展成为椰子类食品龙头企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春光食品先后研发生产出糖果、饼干、糕点、固体饮料、焙炒咖啡、果干、蔬菜干、方便食品、调味品等9大系列200多个品项,年产量超万吨。部分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推陈出新吸引年轻消费者
“企业经营是实实在在的,要坚持走质量、走健康的道路。”谈到企业经营,黄春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务实精神。他认为,只有踏踏实实地把管理、研发、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做好,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做长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旅游业按下“暂停键”,旅游休闲食品行业严重受挫,春光食品的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
“企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要把握住每个时间节点,克服困难。”黄春光说,疫情发生以来,春光食品坚持在管理上做调整,商品上做优化,用创新思维定义企业发展新的方向。在疫情严重时期,春光食品在电商板块持续发力,加入“直播带货”赛道,取得不俗的成绩。
近年来,椰子成了饮品行业的新宠,国内茶饮品牌相继推出椰子元素新品,品类革新日益成为相关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市场热度攀升对我们来说是很美好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找到更有吸引力和活力的产品。”黄春光介绍,春光在产品方面不断创新,陆续推出椰子饮品、冰激淋等新品,适应年轻一代的消费需求。
转变思路融入自贸港建设
当前海南正在加速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战略定位,“春光食品积极转变思维,将企业发展融入到自贸港建设当中”。
2018年,斥资2.3亿元打造的春光椰子王国在文昌龙楼正式开园迎客。这是国内首座以椰子为主题,集产品加工、旅游休闲、科普研发、体验购物为一体的观光工厂,被称为海南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2021年12月,春光椰子王国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并于今年2月正式投产。该项目是春光食品的饮料工厂,总投资3亿元,引进国内外4条先进的饮料生产线。
黄春光表示,椰子产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产业,对环境友好,资源利用度高。海南发展椰子产业的自然优势得天独厚,但目前仍面临着物流成本高、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紧缺的问题。他希望,随着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政策红利落地实施,海南椰子产业能迎来更好发展。
黄春光说,他的愿望是海南能成为世界椰子的加工中心和旅游消费中心,吸引更多资金进入产业,运用更新的生产技术,通过更专业的展会宣介产品,拓展更加广阔的海内外市场。
(来源:中国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