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搏浪天地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两周年观察
历史的年轮刻录时代的荣光。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两年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现“顺利开局”“蓬勃展开”“进展明显”,政策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全面启动。
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海南考察,再次肯定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效,给予了“整体推进蹄疾步稳、有力有序”的评语,并指出海南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还赋予海南更重要的历史使命,强调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
在两周年的时间节点上,观察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看成绩,坚定信心;看经验,明晰路径;看大势,扛起担当。
海文大桥。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一)
在海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中国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历程。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了自由贸易港问题。
彼时,中国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今天,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时与势,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任务交给了海南。
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期待:“由海南来完成这项历史性任务,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的一个战略安排,不断摸索、大胆试验,现在蹚出来一条路子。”
“战略安排”,意味深长。
“蹚出来一条路子”,嘱托殷殷。
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位于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水系交通要道上……从历史、自然、区位等维度看,海南在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都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必须履行好使命担当。
但是,海南要建设的自由贸易港,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没有任何先例可循、没有现成模式可抄,需要蹚出一条路子。
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实现大江截流
蹚出路子,需要“长期奋斗”。而长期奋斗就必须要有一个清晰明确、广泛认可的战略框架来引领方向、指导前行。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实践中,海南形成了“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
这个战略框架,既有思想引领、理论指引,又有政策支撑、法律保障,既有顶层设计,又有落实抓手,共同形成海南发展的“规划图”。
在“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指引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长什么样”“怎么建”等重大问题逐渐清晰。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长什么样?
既要具备自由贸易港的基本功能——
借鉴国际经验,实现“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
更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
海南省委以“五个坚持”概括“中国特色”核心要义,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用“八个自由贸易港”,勾勒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轮廓。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怎么建?
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海南在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节奏、动力和变量等方面升华了认识、形成了共识。
必须把握蹄疾步稳的工作节奏——
“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短跑,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突击战。基于此,省委反复强调,要坚持蹄疾步稳的工作节奏,做到闯为基调、稳为基础、远近结合、小步快跑,确保既不失速、也不失控。
为做到“蹄疾步稳”,省委倡导“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号召全省领导干部甘当“平整土地”和“种桃树”的人,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
虽然,优惠政策是自由贸易港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汇聚配置全球资源的重要动力。但是,优惠政策是有“窗口期”和“天花板”的,而制度集成创新的红利是长期的、稳定的、可持续的。
海南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将其作为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动力源”,不断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推动更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必须把风险防控作为最关键变量——
“我们现在手拿一副好牌,只要不出错牌,就能赢得全局。”海南省委提出,把风险防控作为事关自由贸易港建设成败得失的最关键变量。
海南坚持把牢方向、把准节奏,一体部署政策落地与风险防控,及时准确发现苗头性问题,高度警惕“黑天鹅”,主动防范“灰犀牛”,坚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
(二)
5月23日,货船“嘉航达”轮注册入籍“中国洋浦港”。
至此,洋浦现有登记海船总运力历史性突破1000万载重吨。“中国洋浦港”国际船舶达33艘,海南省国际船舶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
发展爆发于这两年。2020年6月1日至今,洋浦新增航运企业400余家,新增船舶运力占现有总运力的91.6%,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两年来,海南推动自由贸易港关键核心政策落地见效。改革的动力越来越足,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自由贸易港政策累计达150多项,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清单和最短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地实施。
位于海南莺歌海海域的“南海七号”钻井平台。
“两个15%”所得税优惠政策减税超过65亿元,三张“零关税”清单进口货值77.2亿元。加工增值免关税、“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等多项政策释放红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制度扩点扩区。
落实早期安排,取得早期收获。
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推动下,海南坚持练内功、转动能、引外力,推动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达七成,成为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支柱,成功走出房地产调控阵痛期,坚实迈向高质量发展。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在提升——
消费取代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引擎。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成功举办,离岛免税店销售额两年翻两番,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开园办学,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成为国际创新药械进入我国的最主要通道。
经济发展科技含量在提升——
南繁、深海、航天“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发展,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累计注册企业6156家。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首战告捷,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四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产业链条整体向高价值、高技术方向提升。
经济发展外向度在提升——
海南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省级友城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实际利用外资自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翻番,总量规模位居全国第9位,经济小省迈向外资大省行列。货物贸易规模突破千亿,经济外向度达到27%。
经济发展活力与后劲在提升——
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初步形成了“资金”“人才”向海南汇聚的局面。2021年,海南新增涉税企业户数是2020年的1.6倍,新增外资涉税企业户数是2020年的1.9倍;引进人才19.9万人,同比增长63%。
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在提升——
海南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突出城乡一体、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推动南北两大经济圈加快融合,儋洋经济圈全面开启,协调推进以新型城镇化为基础的滨海城市带规划建设,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中部生态保育区。
……
总而言之,“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发展质量还体现在绿色低碳发展上。海南坚持践行“两山”理论,破除唯GDP论,率先取消全省2/3市县的GDP和投资考核,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描绘出高质量发展美丽画卷。
5月25日傍晚,海南炼化100万吨乙烯项目厂区灯火通明。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发展质量还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上。海南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姓收入增长跑赢经济增速,“家门口上好学”和“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也成为现实。
两年的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绝对英明的。
海南地处东南亚和中国大陆两个最活跃市场交汇点,在自由贸易港政策的加持下,可以聚集配置全球资源,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两年的实践证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力。
2021年,海南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历史性走在全国前列,显示出自由贸易港政策的推动作用。只要管控好各类风险,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就一定能够建成。
洋浦港码头集装箱。
两年的时间证明:海南干部群众有能力应对困难挑战,蹄疾步稳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经济转型阵痛、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政策性财政减收等多重挑战,海南交出这样的答卷,殊为不易。这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汇聚各方合力的结果,也是海南干部群众努力奋斗的结果。
(三)
“海南自贸港请您来投诉!”
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项行动。
海南组建百人规模的工作专班,开通“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大干真干,打响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
土地“带病”出让、政府部门不作为、招商承诺不兑现、政府拖欠账款……受理平台上线运行以来,收到了企业反映的3300多件问题,推动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堵点难点问题。
市场主体点赞称,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正在成为发现问题的“眼睛”、倾听意见的“耳朵”、宣传推广的“嘴巴”、排忧解难的“出气筒”。
营商环境的新气象,是海南优化发展环境的一个侧面。
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背景下,海南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实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优化政策环境。
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外商投资准入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政策相继出台,加快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5月28日,俯瞰海口国家高新区美安科技新城标准厂房商业中心办公楼。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11项海南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落地实施,既有针对经济实体的优惠,也有针对人才的措施,与其他优惠政策形成合力,降低了市场主体的税收负担和经营成本。
推进高水平法治海南建设,持续优化法治环境。
海南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坚持“急需先立”“小切口”立法,加快制定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契合的法规体系。
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全民普法和基层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市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全国最安全地区。
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建设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聚焦市场主体的实际感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海南出台《海南省政商交往行为指引清单(试行)》,建立“首席服务专员”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有诺必践,重塑市场主体口碑。
加强制度集成创新,累计发布制度创新案例13批123项。极简审批、国际投资贸易“单一窗口”、政务服务“零跑动”、“准入即准营”、“证照分离”、“土地超市”等改革创新,提升了营商环境便利度。
坚持以公平、透明、可预期为切入点,完善公平竞争和产权保护制度,推进诚信海南建设,探索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过程监管机制。
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持续优化生态环境。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海南坚持生态立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争当“双碳”优等生,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海南子孙后代的金饭碗。
深入推进五大标志性工程,全国首个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成果发布,全国首部“禁塑”地方法规实施,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和清洁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装配式建筑面积连续四年翻番。
海南还坚持战略留白,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舍得把好的资源留给子孙后代,“相信后人比我们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把宝贵资源开发好、利用好”。
洋浦港今年完成吞吐量66万标箱 船舶注册规模达1000万载重吨。记者 吴兴财 摄
(四)
质量提升,折射发展态势;环境优化,蕴含发展潜力。
面向未来,海南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4月29日,省第八次党代会胜利闭幕,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2022—2027”时间单元,是横跨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前后的特殊时期——
海南正在以大会战的姿态推进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制定了封关准备工作任务清单、硬件项目清单和压力测试清单“三张清单”。
硬件项目建设是重中之重,将加快推进开放口岸建设改造,高标准建设“二线口岸”,推动全岛岸线闭合管控,确保2023年具备封关硬件条件。
超前谋划封关软件建设,加快推进税制安排、金融配套、法律法规、体制保障等方面政策和制度顶层设计研究,确保2024年底前,软硬件同步具备封关条件。
深入开展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在更大范围内试行“零关税”和“低税率”政策,研究推进“简税制”,确保如期顺利封关运作。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
“2022—2027”时间单元,是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不可逆转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
“如果未来五年,海南能够保持历史耐心、保持战略定力、保持稳健发展势头,就可以把自由贸易港建设推上不可逆转的发展轨道。”
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有底气、有信心。
信心源于更为坚强的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大优势。海南坚持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开放,出台《关于坚持以党建引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意见》等“1+2+7”系列文件,探索建立一套与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模式。
信心源于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奋斗的足迹,留下的不仅是累累硕果,还有弥足珍贵的经验。近年来,海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解决了一些长期想解决的、事关长远的问题,积累了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运用策略的精准性,增强贯彻国家战略的坚定性。
信心源于更为高涨的干事热情。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海南深入学习党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史,扎实开展作风整顿建设年、能力提升建设年、“查破促”和“比学赶超”等活动,解决“本领恐慌”,促进“握指成拳”,形成政通人和、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
“我这次来接触到方方面面各级干部群众,精神面貌都是好的,可以说是朝气蓬勃、精神抖擞。而且干事创业热情高涨。”习近平总书记点赞道。
新时代孕育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
全省干部群众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努力在新的征程中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