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大法:让中国品牌汽车驰骋海外
“他身上有一股拼劲,在专业上拼,在技术上拼。”在海马集团,与王大法共事过的人总是这样说。
从2006年海马汽车启动国际化战略后,王大法作为海外KD(散件组装)项目的“领头羊”,在驻扎中东地区时,带领团队不断刷新中东新车型引进和量产的纪录,用过硬的技术实力,赢得国际合作伙伴的尊重与认可,助力中国品牌汽车的国际化之路越走越远。
扎根一线锤炼技艺
努力让海马品牌汽车驰骋中东
1996年,王大法加入海南海马汽车的前身海南汽车制造厂。26年里,他坚持扎根汽车生产制造一线,从一名焊接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主任工程师、部长,在实践中摸清了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及生产管理方式。
2012年初,海马汽车驶入“波斯王国”,并与中东地区最大车企于2013年签订KD出口合作协议,依托海南的区位优势,推进出口业务向技术输出和“海外经营”模式转型。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挑战。”2013年,管理经验丰富的王大法被调到海外技术部,负责海马出口中东KD项目。他在项目事务纷扰繁杂且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努力克服困难,确保项目按计划及时推进。
“项目前期最难的是谈判,对方一开始对中国的产品有偏见,对我们的技术实力也不信任。”王大法坦言,当时,在中东技术团队的固有观念里,中国人完成不了如此难度的标定。
为了证明海马技术的实力,王大法带领团队制定计划,反复试验,逐一攻克油耗、排放的标定难题,用实际行动向中东合作伙伴证明了中国汽车工程师的实力。
此外,王大法还多次邀请对方专家团队到海马汽车考察交流。“在考察中,海外合作方频频点赞中国汽车制造的质量。”王大法说,经过双方团队频繁的互访交流和沟通,海马和海外合作方建起了信任的桥梁,项目开展逐渐步入正轨。
在王大法的带领下,2015年,海马S7仅用11个月量产,创下了中东新车型引进的新纪录;2017年,海马S5的量产仅用8个月,再次打破纪录。
积极推动工艺创新
拓宽中国品牌汽车国际化之路
2017年,海马KD出口销量实现快速增长,如何在提升销量的同时进一步降本增效,成为王大法团队面临的新的课题。
为了最大限度节约零件生产包装成本,王大法大刀阔斧改革,将包装单元从20台改到60台,将以台套为单位的原始包装方式改为标准箱的包装方式……最终,S7车型装柜率提升了30%,包装成本降低了50%,累计节约成本约1.5亿元人民币。
“我们还根据本地人驾驶习惯,对汽车性能上进行改进,在当地开展上万公里的车辆适应性道路试验。”积极推动工艺创新,王大法多次组织研发和质量工程师进行市场调研。
他介绍,针对中东地区人们喜欢全油门、开快车的特点,团队组织优化了车型的控制策略,既满足当地客户动力性要求,也满足法规对车辆的油耗和排放要求,提高了车型的适应性。
“海马汽车进入市场以来,对中东汽车业发展带来了新气象,让更多人认可‘中国制造’。”王大法说,当他看到海外客户为海马车点赞时,自豪感油然而生,也进一步理解了“有品牌才有中国自信”的深刻含义。
目前,海马汽车累计出口汽车突破10万台。今年初,海马8S启动中东KD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前期的道路试验,正在进行新车型生产线与设备验收。7月,王大法又要带着团队启程奔赴中东。
“海南自贸港建设加速推进,为海马‘新出海’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王大法表示,作为一名服务海外客户的汽车工程师,他将把技术质量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助力中国品牌汽车的国际化之路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