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在公共场所配备医疗急救包(箱) 确保可正常使用
全省公共场所科学配备医疗急救包(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近日,海南省卫健委印发《海南省公共场所医疗急救包(箱)配备指导目录(试行)》,指导全省公共场所科学配备医疗急救包(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其中,医疗急救包(箱)主要用于创伤救护(包括清创消毒、止血包扎与固定)和心肺复苏等医疗急救场景,本指导目录为基本配置标准,公共场所单位可根据行业内相关规定,在本指导目录基础上调整完善。
公共场所主要包括机场、火车站、高铁站、地铁站、汽车客运站、码头、港口,旅游景点、体育场馆、广场公园、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酒店宾馆、工厂车间、运动健身场所,政务服务中心,以及航班、高铁车厢、船舶、公共汽车、旅游大巴,高速公路服务区、银行营业厅等人口密集和高风险场所,公共场所配备急救包(箱)后,应指定专人管理,定期维护,确保处于可正常使用状态。
其中,医疗急救包(箱)中包含碘伏棉签、酒精消毒片、急救包扎包、人工呼吸防护膜等25种急救用品。
公共场所单位应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确保重点岗位人员熟悉和掌握常用急救知识技能,了解医疗急救包(箱)使用方法,一旦发生突发意外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
本医疗急救包(箱)既可用于公共场所,也可作为家庭应急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