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绍洲:人生,就是要认真做几件事
英才故事 第029期 作者:鲍锋 时间:2019-01-02
出生于定安农村的他,1991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家条件优越的大型国有企业工作。他相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三年后放弃铁饭碗,辞职下海,自谋职业。他在街头当过摩的司机,在水产码头扛过麻包,在乡下帮助农民养鸡蹭饭吃。事业辉煌时,一场禽流感差点让他“全军覆没”; 创业成功后,他为家乡振兴奉献了一片赤子情;他通过“公司+贫困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帮扶144名贫困户增收脱贫,正携手366家贫困户、12名低保户、2个村集体实施精准扶贫,公司荣获海南省扶贫龙头企业称号。他就是海南田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绍洲。

▲海南田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绍洲
1
少年壮志不知愁
胡绍洲1968年出生在定安县新竹镇次滩村,五岁以后就离开了家乡。
1991年,胡绍洲从海南大学毕业。学的是畜牧养殖专业,被分配到海南省华侨农场管理局下属的海南华强畜牧有限公司工作,这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

▲胡绍洲在大学读书时参加军训
当时公司里还没有大学生,胡绍洲成了公司的“香饽饽”,被安排在企业管理层。

▲胡绍洲刚刚参加工作时,踌躇满志
由于年轻,身体好,领导经常派胡绍洲下乡调研。
那时候海南养殖业比较落后,企业连养殖种苗都需从大陆引进。
胡绍洲下乡,一边做调研,一边思考着怎样开发市场。胡绍洲在公司也开发出了一些新产品。
在机关里干了三年,适逢海南改革开放大潮涌起,胡绍洲坐不住了,1994年决定放弃铁饭碗下海。
胡绍洲当时在单位同龄人里面工资最高,工作地点在海口,是人们很羡慕的职业。
有人对此很不理解,认为胡绍洲不懂事,这么好的单位,怎么就轻易放弃了呢?
胡绍洲相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胡绍洲回忆说,那时候年轻,有骄傲情绪。生意做得好就能给企业创造利润,就会被评先进,就会到处做先进事迹报告。思想一膨胀,就认为下海没什么了不起。
真的下了海,胡绍洲才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又是那句老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离开单位,人走茶凉。胡绍洲这才懂得,当初在公司的成功,并不是自己有多大能耐,而是有大型国有企业这个平台。离开这个平台,人生的戏就不可能按老路子演了。由于自己坚决要求下海,这时候已经没面子再要求回去了。
父母也在为他担忧。
好在原单位给他分了一套房,使他没有流落街头。
为了生存,胡绍洲将在国企辛辛苦苦赚得一点钱,买了一辆摩托车,到街头拉客。胡绍洲还自鸣得意:拉客可以兜风,也很潇洒啊。
同学劝胡绍洲,说你这样干不行,风险很大,也养活不了自己。一旦出了交通事故,很麻烦。再说,一个大学毕业生当摩的司机,很落魄啊。
胡绍洲又到海口水产码头当搬运工。
当搬运工解决了吃饭问题,也是观察市场的好机会。胡绍洲通过亲自搬运饲料,知道老板怎么卖饲料,饲料卖到哪里去?这就为自己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胡绍洲想,将来如果自己有了钱,也可以去卖饲料,赚大钱。
同学认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到码头扛麻包,很丢人。
这时候胡绍洲又想起海南经济报。在大学读书的时候,胡绍洲曾经在该报兼过职。胡绍洲字写得不错,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报社抄写稿件,赚点外快。现在没有工作了,胡绍洲又想起了招聘。
胡绍洲学的是农林牧专业,进不了报社。
胡绍洲又去人才市场找工作。他把应聘简历复印100多份,在海口人才市场奔波了两个多月,没被一家企业录用。
胡绍洲极度失望,死了这条心,站在楼上,把没用完的应聘简历,当废纸从楼上天女散花一样抛洒出去。
2
还是吃专业饭踏实
拉客很落魄,扛麻包很丢人,应聘求职失败,下海没饭吃,人生何去何从?
好在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胡绍洲想到自己学的是畜牧专业,有技术,可以养鸡养鸭养活自己。
脑子开窍,路子就宽。还是吃专业饭踏实。
这里插一个小故事,胡绍洲在海南大学读书时,就开始学习养鸡,是一名“老司机”。

▲胡绍洲在大学读书时实习养猪
1987年,海南大学农林牧专业的同学办了一个学生农场,主要养鸡。学校支持办农场,是让学生有一个实习场地,结果办垮了。
胡绍洲1988年入学,老师看他能干,就问:胡绍洲,你要不要来搞这个养鸡场啊。胡绍洲感到成天读书枯燥无味,就答应干。
老师警告说,胡绍洲你要就好好干,不要像87级同学,半途而废,留下个烂摊子让我们老师去接。
老师还是不放心,又说,胡绍洲,你不好好干,到时候不给你毕业哦。
那时候大学生毕业后国家包分配,铁饭碗。胡绍洲想,一旦我把养鸡场办垮了,风险很大。但内心还是想闯一闯,就找同学商量,最后决定冒这个风险,干!义无反顾地把学生农场接下来。
胡绍洲担任了海南大学学生农场第一任场长,一直干到毕业,养鸡场办得很好。
当过学生农场场长,有养鸡经验。1994年,胡绍洲向朋友借了一点钱,决定到农村去,帮助老百姓养鸡。
胡绍洲每天骑着摩托车,深入到农民家里去,发现很多农民想养鸡,但不懂怎么养。
胡绍洲自我推销,说我是学这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我懂养鸡,我给你提供种苗,提供技术服务,别担心,我帮你们养。
胡绍洲到农村做兼职养鸡技术员,很受欢迎。他天天在农民家里蹭饭,把吃饭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胡绍洲给农民送种苗,农民就付钱给他。有了钱,胡绍洲开始滚动发展。农民鸡养大了,就让胡绍洲拿去卖。
1994年下半年,胡绍洲靠指导农民养鸡赚得钱,已经够自己吃饭和来回车费了。
两三年后,海南养鸡农民渐渐多起来。胡绍洲就骑个摩托车,到海口秀英永兴那边去,对农户进行培训,教他们怎么养鸡,怎么做防疫,继续推销种苗,生意慢慢做大了。
从开着摩托车,把100多只鸡苗放在摩托车上,到乡下向村民推销,发展到今天,胡绍洲一直坚持了30年。如今一天可卖种苗几万只,最高一个月卖了140万只,平均一个月卖100万只,每年销售1000多万只禽苗,成为海南省鸡、鸭、鹅种苗销售顶尖大户。
到了2003年,胡绍洲的企业已经是海南畜牧业的龙头。
3
从灭顶之灾中顽强生存下来
2003年,我国多地发生非典。2004年,又大面积发生了禽流感。
胡绍洲回忆道,禽流感对海南养殖业是一次灭顶之灾。
禽流感发生后,人们谈鸡色变,家禽市场哀鸿遍野,有的市场政府直接把它封了。
一边是鸡卖不出去,没有资金回笼,一边是小鸡要喂,要继续投入,否则鸡死光了损失更大。胡绍洲全部家当,身家性命,都在养鸡场里了。
胡绍洲当时是种苗、饲养相结合,种苗好卖就卖种苗,种苗剩下的就自己养。
那些日子里胡绍洲经常彻夜不眠。为了支撑下去,把所有同学朋友能借的钱都借光了,三百五百都要。
在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有些企业老板一听到了禽流感三个字,心里都在颤抖。有些企业老板吓跑了,很多人改行了,手机号码都换了,欠债也不还了。
胡绍洲穷到连电话费都没办法支付了。但手机号码一直不换,不管欠谁的钱,他都要还。做人必须讲诚信,这是底线!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禽流感延续了将近一年时间,海南省的一些领导,开始在电视上公开吃鸡了。原来禽流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恐怖,没有受到感染的鸡,健康的鸡,照样吃,海南人民不能不吃鸡。
市场和消费者对禽流感的恐惧逐步消除。
苦日子要到头了。
2004年的禽流感对海南家禽养殖业是一次大浪淘沙,胡绍洲的公司是硕果仅存的公司之一。
禽流感过去,胡绍洲还有一点存货,急忙卖了,手头有了一些流动资金。
胡绍洲用这笔钱,继续做种苗生意,开始第二次创业。
不见风雨,怎能见彩虹。
从2004年到2013年,十年间,胡绍洲东山再起。

▲琼中新进养龟基地

▲屯昌南坤肉鹅养殖基地

▲屯昌县藴澳鹅蛋孵化基地

▲乐东永明肉鹅养殖基地

▲定安龙州美太猪场
目前已发展形成五大养殖基地,占地约700亩,固定资产达1000万元,分别位于琼中、屯昌、乐东和定安。家禽种苗一年卖1000万只以上,继续做海南禽苗老大的位子。另有琼中分公司,并控股多家农村农民合作社。
事业红红火火。
4
不悔梦归处,最是故乡情
胡绍洲5岁就随长辈来到城里求学,后在城市中辗转工作。
不悔梦归处,最是故乡情。他对家乡从未忘怀。
定安县新竹镇次滩村是个具有300余年历史的古老村落。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在岁月洗刷之下,次滩村也从人烟鼎盛的繁华之地逐渐成为到处残垣断壁,杂草丛生的萧条留守乡村。

▲次摊村改造前
胡绍洲每一次回家,心情都很沉重:年轻人外出打工了,村里只剩一些留守的孩子与老人。道路也没有,到处是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村子完全破败了。整个村庄同宗同源,都姓胡,是一家人。小时候在一起玩耍,一起长大,后来大家都出去打拼,成家立业了。但下一代的孩子们,血脉相连,很多人却互不认识,真得很悲哀。再这样荒废下去,家园将变成一片荒地,子孙也将分散,乡情村缘不再。2013年,胡绍洲决定利用自己创业多年积攒的资源和人脉,号召村民回到次滩村共建文明生态村,为家乡做点事,让乡情亲情永续。
村里成立“村民建设领导小组”,由胡绍洲担任组长,胡诗胜、胡绍广等担任副组长,引进资金,制定规划,组织共建,轰轰烈烈的次滩村共建生态文明村大幕由此拉开。
▲次滩村修路启动仪式(点击播放)
第一步就不顺利。
“首先组织志愿者拆除散布在村中的猪圈、牛棚,为道路规划让出空间。”胡绍洲说,少数村民,一旦伤害了他的利益,就辱骂、阻挠,躺在猪圈里不让拆,有人甚至还以为我买棺材相威胁,阻碍改造村庄。还有人抱着大石头向我砸来。
许多没想到的困难都遇到了。
胡绍洲“大义灭亲”,先从自家亲戚的猪圈开始拆起。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拆除了叔叔百余平方米的猪圈。他说:“因为这事,叔叔大半个月不肯跟我说上一句话。”
村民们终于看到了到胡绍洲重建家乡的决心。
接着,挖机在村里轰鸣了两个多月,拆除大小破旧房屋和猪舍牛棚83间,做了路面硬化,安装了路灯,建了次滩公园,打造了明星生态林、绿化村道和环村路,开辟了排球场和文化戏台,村子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村民过去曾自发捐款改造村庄,但有些村干部吃饭,甚至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也拿进来报销,让村民很有意见,质问:你们为集体做事,怎么又吃饭呢?造成村长几次想改变村庄面貌都未能实现。
胡绍洲吸取以往教训,决定财务全部公开。政府拨的钱,一分钱都不能动,要吃饭自己掏钱。对施工队的朋友,胡绍洲也不客气,明确告知,我们筹一点钱搞乡村建设很不容易,你们要赚钱到外面去赚。把政府投入资金及村长自筹资金全部用到建设村庄中。
有些地方需要多花一点钱,胡绍洲还个人掏腰包。几年下来,胡绍洲个人掏了几十万块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规划建设开始的时候,村里地不值钱。占用村民一点地,修路,绿化,搞公共事业,大伙儿都支持。村子建设漂亮了,土地开始升值了,有些村民反悔了,要求归还自己的土地。有些人把已经种上的树砍掉,在他原来的地上盖房子。
胡绍洲就一家一户的上门做工作。每逢春节、节假日,胡绍洲就主动到那些意见大的人家里去。胡绍洲说,你越是对我有意见,我越是主动到你家去,跟你讲道理,直到把矛盾化解。

▲县里在次滩村开展的卫生整治和旅游现场会
环境整治目标初步实现后,准备建村文化室。
文化对村民,对下一代的影响很大,振兴乡村首先是文化振兴。
胡绍洲考虑春节期间乡亲们都回来了,孩子多,建一层楼的文化室不够用。按规定,一般只有行政村才能建两层楼的文化室。胡绍洲就去找县委宣传部长、副县长。在胡绍洲的不懈努力下,县农业局、教育局、文明办、镇政府等七个部门支持次滩村,终于将两层楼的文化室建起来,这在定安县自然村一级,还是第一家。
2016年,胡绍洲自出资金从北京、美国、印度请来志愿者,在村里办起“自然学堂”。把村民的生活放进去,重构乡村的美与生活,把传统文化流传下来。

▲外国老师在次摊村自然学堂授课
为培养下一代的乡情亲情,胡绍洲每年在村里组织春节联欢晚会,搭建沟通平台,让兄弟姐妹们互相认识、熟悉,培养感情。第一届“春晚”时,孩子们胆怯羞涩,不敢上台表演。如今“春晚”已办了三届,第四届正在筹办中。孩子们积极主动报名上台表演,节目排不下,需要择优才能上台了。

▲次摊村第三届春节联欢晚会
孩子们利用春节回乡团聚机会,互相交流学习,在“春晚”上向家乡人民报告学习成绩和所见所闻,一度衰败的村子焕发了勃勃生机。
为感恩乡亲父老,活跃地方文化,也因当地村民热爱琼剧,胡绍洲每年自费请县级以上正规琼剧团到村中演出,欢度公期传统节日,欢送大学生升学。
胡绍洲平时喜欢文化、艺术,对书法情有独钟,他认为艺术可以丰富人们的情感生活,就在村里办了一个书法培训班,定期请一些国内知名书画家到村里做书画、笔会交流,在村里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胡绍洲领导的次滩村改造,成为海南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典范。

▲次摊村改造后航拍图
《人民日报》《海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关注次滩村改造。
记者写道:
当春天来临时,在稻田里种下一粒种子,用汗水浇灌出大自然的花朵;走入森林里,穿梭在花草树木中当一回“福尔摩斯”,探访藏匿自然的种种生灵;在村庄学堂中,蓬头稚子手不释卷,琅琅书声点亮乡村的文化脉搏……
这些早已渐行渐远的乡村记忆,如今在定安县新竹镇次滩村蓦然重现。
胡绍洲说,我喜欢这种感觉。
胡绍洲为人低调,基本谢绝媒体采访。他说,多做实事,少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事。

▲公司送温暖文化下乡活动
5
投入扶贫攻坚,担起社会责任
事业成功之后,胡绍洲更多的想到的是社会责任。
作为海南省扶贫龙头企业,胡绍洲努力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

▲公司荣获海南省扶贫龙头企业证书
公司在乐东抱由镇,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点,资源优势,发展养鹅产业,通过“公司+贫困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和“保底+固定利润”收益分配模式,已经帮扶144名贫困户增收脱贫。

▲胡绍洲在乐东扶贫基地接受媒体采访
琼中黎母山镇气候条件优越,6年前胡绍洲开始在这里养龟,在新进农场养龟基地已投入1000多万元,现养龟1万多只,潜在效益可观。

▲琼中新进养龟基地培训
胡绍洲通过三年来的观察,认为养龟扶贫比较好操作。
胡绍洲总结了养龟几个优势:
第一,成本低,管理简单。不需要投入很多人力,财力。除了种苗外,饲养成本很低,三年成本就是几十块钱,卖出去利润可观。不影响农户去割胶,养牛,做其他事。
第二,龟好养,利润高。龟食物很杂,抗病力强,基本属于“懒人产业”。
第三,不愁市场销售。龟可以入药,也可以上餐桌,还可以作为宠物观赏。
海南有的企业养龟投资都上亿了。

▲省委办公厅相关领导到田源公司调研

▲琼中县委书记孙喆到田源公司养龟基地调研

▲琼中县委书记孙喆到田源公司养龟基地调研
田源公司将养龟作为扶贫抓手,采取“公司+贫困户”的模式,把贫困户变成养龟专业户。企业与政府签订有协议,有保底价。贫困户把扶贫资金投入到企业,跟企业抱团做,企业保证贫困户投入的资金每年有15%的利润分成。
从2017年7月1号开始,到2020年6月30号止,在国家扶贫攻坚三年内,所有加入的贫困户实现扶贫目标。三年后贫困户脱贫了,养龟合同还继续往下走,这是一个长期有效合同。养龟就是给贫困户种一棵摇钱树。
目前有几十户农民愿意和公司合作,在家养龟。若与贫困户合作,公司负责出资将龟池建好;若不是,他们也可以与公司合作养龟。当前,公司已在十多家贫困户家中建好约28个池,151平方米,开始放龟至贫困户家中养殖。
建一个十平方的养龟池,大概需3000块钱。公司先把龟池建好,提供龟苗,龟养大了企业以保底价格收购。市场价格好,农户可以自己卖,旱涝保收。
通过这个扶贫模式,2017年公司带动14户成功,得到政府表彰和奖励5万块钱。2018年企业又与180户农户合作,拿出37.57万元给农户分红,养龟使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南吉村

▲握岱村
养龟也促进了就业。目前企业正式聘用员工有30多人。与农户合作,养龟专业户在家里是一种就近就业。
胡绍洲说他最近瞄上了公司附近民宿。
琼中民风淳朴,扶贫力度大。农民的房子里里外外打扮得很漂亮,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色彩,对游客有吸引力。
胡绍洲让老百姓抱团加入到企业团队,让闲置的房子资源共享,收益分成。到了冬天,外面宾馆一间房子几百块钱,住的还没有我们这里舒服,我们这100块钱就搞掂了。游客平时可以住,冬天,可以来度假。
胡绍洲正在进行资源整合,搞农旅结合,拉长产业链,把琼中养龟基地打造成一个具有科研、培训、观光、旅游、养生及产品供应的示范基地。

▲刚刚开张的食材体验馆
胡绍洲如今已是知天命之年。

▲胡绍洲说,人生短暂,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做几件事,担负起社会责任。
他说,人生短暂,我们有幸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辉煌的40年,有幸赶上了海南发展的黄金时代。应该认认真真做几件事,担起社会责任,才能不辜负时代,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乡亲,对得起自己。现在就是要脚踏实地把每一个扶贫项目落地,把企业做大做强,与海南一起快速发展和腾飞。
▲田源实业在不断创新中成长(点击播放)
作者:鲍锋,资深媒体人
版权声明:来源《海南英才》微信公众号,均由账号主体特约作者撰写,受到版权保护。如需转载,请与公众号和作者联系授权。